BL小说

BL小说>我的透视超给力 > 第两千四百四十七章 快逃(第2页)

第两千四百四十七章 快逃(第2页)

三天后,全国多地出现异常现象:

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心理咨询室,自动录音笔回放时出现了陌生童声:“老师,你说考不上清华就是失败,那你失败过吗?”

深圳某写字楼电梯里,监控拍到一名白领对着镜子喃喃自语:“我已经三年没说过‘我不想’了。”

成都一家儿童医院的游戏治疗区,沙盘模型突然自行移动,拼出三个字:**救救我**。

社交媒体再次沸腾。#原来我们都曾沉默#登上热搜榜首。一位知名心理学家公开道歉:“我们过去把提问当作病症,把质疑视为叛逆。现在我才明白,那是求生的本能。”

而与此同时,那颗核心晶体悄然碎裂,化作无数光点渗入大地。陈野离开时,在门口留下一块木牌,上面刻着一句话:

**“这里曾经禁止说话。现在,请大声问。”**

一个月后,林小雨带着特教学校的孩子们来到这片林区开展冬令营。当他们踏入疗养院遗址时,奇迹发生了??几个一向沉默寡言的孩子主动走向不同房间,准确指出“那里有人哭过”“这个角落很冷,因为没人抱过他”。

最令人震惊的是那个患有重度语言障碍的女孩。她一直用手语交流,从未开口说过一个字。可当她走进地下室,面对那片抓痕累累的墙壁,竟缓缓张嘴,发出沙哑却清晰的声音:

“我……恨……你们……不听。”

全场寂静。随后,其他孩子一个个围上来,轻轻抱住她。

当晚,他们在雪地上点燃篝火,玩起了“问题接龙”游戏。每个人都要提出一个问题,下一个必须认真回答,不能嘲笑,不能敷衍。

轮到那个女孩时,她盯着火焰看了很久,终于轻声说:

“如果我说的话很难听,你们还会想听吗?”

一个男孩立刻举手:“会。因为你终于说了真话。”

这句话落下,远处林间传来一声清脆响动,像是冰层开裂。紧接着,一棵枯树的枝头冒出一点嫩芽,在零下二十度的严寒中微微颤动。

科学界无法解释这种反常生长现象,但陈野知道??这是大地对真诚提问的回应。

他又一次拨通周维宁的电话,却发现信号无法接通。辗转联系上他的助手才得知,周维宁已独自前往南极,带着最后一批熔毁芯片残片,准备将其沉入地磁异常区。“他说,有些问题太沉重,需要地球本身来承载。”

陈野挂掉电话,翻开笔记本,写下新的行动纲领:

1。寻找并激活“沉默地标”??那些曾系统性压制提问的场所;

2。建立“问题庇护站”,为不敢发声者提供匿名倾诉通道;

3。推动“提问权入法”,将“自由表达困惑”列为基本人权补充条款。

他知道,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某个机构或个人,而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惯性:要求顺从、赞美坚强、惩罚脆弱、消灭异见。

这种惯性藏在每一次“这孩子挺乖,从来不问东问西”的夸奖里,躲在“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的训斥中,潜伏在“你不懂,以后就知道了”的敷衍背后。

所以变革不能只靠英雄,必须渗透进日常。

他在哈尔滨停留了一周,协助当地社区建立首个“问题图书馆”。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图书室,而是一个允许人们写下问题并随机抽取他人问题进行回应的空间。书架上没有答案手册,只有空白笔记本,封面写着:“你可以不知道。”

第一天开放,就有上百人前来。有人写下:“我结婚十年才发现自己爱的是同性,怎么办?”

有人回应:“谢谢你告诉我真相,我也害怕,但我支持你。”

还有人问:“我妈死了,我居然松了一口气,我是坏人吗?”

下面贴着三十七张便签,全是类似经历者的共鸣。

管理员说:“以前我们办读书会、心理讲座都没人来,现在每天爆满。不是大家不需要帮助,是以前没人敢承认自己有问题。”

陈野站在窗边看着这一切,忽然感到一阵眩晕。透视能力最近越来越不稳定,有时能看到十年后的场景,有时却连眼前人都看不清内心。他明白,这是长期高强度使用异能的代价??感知阈值正在崩溃。

但他没有停下。

下一站是华南某农民工子弟学校。校舍简陋,操场还是煤渣铺的。校长接待他时苦笑:“我们最怕家长会,每次都有人质问‘你们教孩子乱想干什么’?他们只想孩子认字、算数、将来打工挣钱。”

陈野没说什么,只是在教室墙上贴了一张白纸:“写下你最不敢问的问题。”

起初无人敢动。直到傍晚放学,一个六年级男孩偷偷写下了第一句:

“我爸说我读再多书也当不了城里人,他说得对吗?”

第二天清晨,纸上多了几十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的课本比市里少五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