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在印制完成的当天我就看到了,妻子递给我的时候,还带着浓郁的油墨气息。
我故做认真的浏览了下那篇人物专题,然后对妻子的文笔大加赞叹。
至于宋啸,我一个字都没提,选择了刻意忽略。
妻子说我夸得言不由衷,一听就是虚伪敷衍。
我说那你来夸夸我,不用这么长的篇幅,有一页纸就行。
妻子说用不着一页纸,七个字就足够。
我好奇问哪七个字。
妻子脸上带笑,一字一句的说道:“我有一个好老公。”
我清咳一声,一本正经的说:“虽然简单了点,但好在评价准确,发自真心。”
那本杂志后来丢哪儿去了?
我从床上爬起来,四处找了一圈,最后是在书房里找到了那本杂志。
杂志竖十六开大小,设计用心,印制精美。封面是黑沟电站全景特写,封底是黑沟电站摄影组照。
里面的栏目分为集团新闻、领导动态、本期专题、行业前沿、员工园地等项,我把重点放在本期专题的人物专访内容上,认认真真再看了一遍。
整篇内容介绍了宋啸从初入公司的一个技术员,逐渐成长为一名施工经理,然后是如何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解决了一个个难度,又是如何虚心好学,团结同事……总之,按照人物报道的常见套路,把宋啸塑造为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先进典型。
就事论事,如果非要挑毛病,褒扬溢美稍显过度或许勉强能算一条,但这也是这类文章的通病,不能过于吹毛求疵。
看完之后,并没有找到明显的可疑之处,难道真是我多心了,小林那句话真的就是随口一说?
我的心里充满疑惑,再次从头翻阅杂志,逐页细览。
这一看还真有发现,除了本期专题里的人物专访,整本杂志中还有两处出现了宋啸。
一处是封二黑沟电站落成仪式报道,里面有一照合影,宋啸出现在第二排的左侧,但是并没有妻子的身影。
另一处出现在员工园地栏目,里面刊登的是员工来稿,内容大多是散文诗歌、摄影书法,妻子也曾在上面发表过几篇生活感悟的小文章。
这期发表了署名宋啸的一首诗。
《浇筑的银河》
我核对混凝土的配合比
像校对遗落的星辰
每一粒沙都藏着
不可复制的年轻
在晨光里浇筑地基
流动的灰浆漫过
地质年谱的断层
凝固成与你相隔的
古生代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