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由此成型:启动“回声行动”
??利用升级后的共感亭网络,向全城推送一组特殊记忆包,内容并非他人经历,而是接收者自身被压抑最深的情感片段。
这些数据来自过去六个月志愿者上传的“归还记忆”
,经AI筛选匹配,精准投送给原始情感源头持有者。
“这可能会引发大规模心理崩溃。”
林晓警告。
“也可能带来真正和解。”
知我看着屏幕上滚动的名字:一位前执法官即将收到他二十年前镇压抗议时,亲手击倒那位少女临终前的目光;一名母亲将重新体验她因羞耻而拒绝承认的同性恋儿子跳楼前最后一通电话里的颤抖嗓音。
“我们不是审判者。”
她补充,“只是打开门。
进去,还是关上门,由他们自己选。”
行动在第七日黎明启动。
第一波反馈来得极快。
市中心教堂钟楼响起从未有过的钟声??那是自动感应到附近三人同时苏醒记忆后触发的共鸣机制。
东区一家养老院,八十九岁的老人突然抱住护工嚎啕大哭,用早已遗忘的方言重复着“对不起阿莲”
,而他的病历显示,他曾是1989年某次矿难隐瞒真相的主管。
但也出现了抵抗。
西区三处共感亭遭到爆炸袭击,墙上喷漆写着:“情感即病毒!”
更令人不安的是,部分使用者在接入后陷入深度昏迷,脑波显示其意识被困在某个循环场景中,无法自主退出。
侦察队深入调查,发现这些受害者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曾在旧体制下担任“情绪审查员”
??那个负责甄别并标记“高风险情感表达”
的隐秘职位。
“不是意外。”
皮普盯着监控录像,“有人在针对性地清除忏悔者。”
线索最终指向城市边缘的一座废弃气象站。
那里曾是归一系统的外围观测点,如今却检测到异常低频脉冲,频率与当年记忆清洗启动时完全一致。
知我决定亲自前往。
出发前夜,她再次梦见那座桥。
这一次,桥面布满裂痕,深渊中浮起无数双眼睛,每一双都映出她不同的脸:孩童时期的怯懦、少年时的愤怒、成为记录者后的冷漠、面对X-328时的逃避……启站在对面,身影模糊。
“你还记得你最初为什么写笔记吗?”
他问。
她想了很久。
“为了不忘记别人。”
“那你呢?”
启的声音轻如耳语,“你有没有为自己写过一句?”
她醒来时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