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本王的科技树长歪了 > 民间的觊觎(第2页)

民间的觊觎(第2页)

但他深知,自己绝不能成为那个“冲撞枷锁”的人。至少现在不能。

他严令孙主事封锁消息,严禁任何工匠与外界谈论“标准化”细节,所有量具图纸严格保管。

然而,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将作监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工匠们也有亲友在外谋生。关于“赵先生巧法,可使器出一型,维修省力”的模糊传闻,还是不可避免地小范围流传了出去。

更让赵楷头疼的是,模仿开始了。

首先出事的是京畿的一家民间铁匠铺。他们不知从哪听说了“卡规”的妙用,自己仿制了几把粗糙的铁卡尺,用于检验打造的锄头、镰刀的铁胚厚度,试图统一规格。结果因为不懂公差配合,做的卡尺不准,检验出的零件装不上,闹出了笑话,还赔了钱。这事被当作趣谈传来,反而让更多人知道了“将作监有奇法”。

接着,一家为军器监提供箭杆的木工作坊,私下贿赂了将作监的一个学徒,弄到了一套报废的“靖虏弩”齿轮样板,试图照样子生产,结果因为材质和热处理不过关,做出来的齿轮根本没法用,还差点被军器监察办。

这些拙劣的模仿和失败,虽然没有直接牵扯到赵楷,却进一步扩大了“标准化”概念的影响力,也带来了一些混乱和非议。

工部那边很快听到了风声。王貺如获至宝,立刻上书弹劾,言称赵楷“其法乖张,已流毒于外,致民间百工效仿,徒增混乱,败坏物性,有违天道”,要求朝廷严查,并禁止将作监再行“标新立异”之事。

奏疏再次递到御前。

赵楷得知后,气得七窍生烟,却又无可奈何。这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幸好曹玮再次出面力保,强调赵楷严守规章,并未泄密,民间仿效乃其自发行为,与赵楷无关。且“标准化”于军械生产确有效益,不应因噎废食。皇帝最终采纳了曹玮的意见,只是下旨申饬将作监加强管理,并未深究。

危机再次化解,但赵楷的心情却更加沉重。他意识到,“标准化”的理念就像种子,一旦撒出去,就会自己生根发芽,不是他想控制就能控制住的。而其带来的影响,可能是福,也可能是祸。

他必须更加谨慎。

然而,民间的觊觎并未停止,反而变得更加隐秘和巧妙。那位沈东家似乎并未死心,竟然绕了一个大圈子,通过层层关系,请动了一位致仕的工部老侍郎出面,以“请教匠作之学”为名,邀请赵楷过府一叙。

这位老侍郎在工部颇有清望,虽已致仕,但影响力仍在,面子不能不给。

赵楷无法再直接拒绝,只得硬着头皮,在曹玮默许下,前往老侍郎府邸。

宴会之上,老侍郎言谈儒雅,只论诗书经义,偶尔提及工部旧事,感慨工艺传承之难。酒过三巡,才似不经意间提及江南丝织之盛,言及织机维修之困,叹道:“若能使万千机杼,零件如一,则工匠幸甚,百姓幸甚啊!”

陪同的沈东家立刻接口,对赵楷大加吹捧,言必称“先生大才,若能惠及民间,功德无量”,并隐晦表示,愿以重金酬谢,只求“指点迷津”。

赵楷心中冷笑,面上却恭敬道:“老大人谬赞了。小子在将作监,不过恪尽职守,依朝廷法度行事。官中技艺,自有规程,非小子所能私授。民间百工,各有其法,顺应自然,方是正道。小子才疏学浅,实不敢妄言。”

他滴水不漏,坚决不接话茬,只强调“朝廷法度”和“顺应自然”,将对方的请求轻轻挡回。

老侍郎人老成精,见赵楷态度坚决,知道事不可为,便不再强求,转而谈论风月。沈东家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也不敢再提。

赵楷全身而退,背后却惊出一身冷汗。这些商人,为了利益,真是无孔不入!

此事过后,赵楷对“技术扩散”的警惕性提到了最高。他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管控,甚至开始有意识地给一些核心量具和样板加上防伪标记和独特编号,以防被仿制滥用。

然而,他内心深处,却有一个声音在不停地拷问他:将先进的、能够提升效率、造福百姓的技术束之高阁,仅限于军工领域,甚至为了自保而刻意阻碍其传播,这……真的对吗?

“标准化”本该是普惠天下的利器,如今却成了需要严防死守的“秘密”,这是何等的讽刺!

就在他陷入这种道德和技术扩散的两难困境时,前线战局的变化,又一次将他拉回了现实。

西夏人的攻势愈发猛烈,新型配重砲给边境城防造成了巨大压力。枢密院下令,加紧生产“镇远砲”和各类守城器械,并要求研制更具威力的砲弹,以摧毁西夏砲阵。

研制新砣弹,又触及了材料和爆破领域(如果考虑□□、爆炸弹)。但这方面更是禁忌重重,尤其涉及火药(虽然宋军已有火炮雏形“火砲”,但管理极严)。

赵楷感到前所未有的疲惫。他仿佛被困在一张无形的网中,每一次挣扎,都会引来更多的缠绕。

科技树在夹缝中艰难求生,每一次抽枝发芽,都伴随着风霜刀剑。而这一次,来自民间的觊觎和模仿,让他意识到,这棵“歪树”的影响,已经开始超出他的控制,向着更广阔、更不可预测的世界蔓延开去。

未来,是福是祸,犹未可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