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终南山顶举行了一场无声的交接仪式。没有演讲,没有掌声,只有风穿过铜铃的轻响。她将青铜钥匙交到阿澈手中,又把最后一片原始桃花瓣放在莉卡掌心,最后望向周临通过全息投影传来的影像,微微一笑。
“现在,轮到你们了。”
当晚,全球多地报告看到“流星雨”。但天文台确认,那些并非陨石,而是大量微小晶体从高空坠落,形态酷似泪滴。经检测,每一颗内部都封存着一段音频??全是《人类问答录》中收录的真情告白。
小满捡到一颗落在沙滩上的晶体,贴近耳边,听见了一个陌生女人的声音:
>“宝贝,妈妈没能陪你长大,但我会一直在海浪声里陪你睡觉。”
她抱着晶体奔向父亲,哭着喊:“爸爸!妈妈回来了!”
老陈抱住女儿,望着无垠大海,泪水滑入咸涩的风中。
数日后,星际飞船上的船员们收到了来自地球的新指令:
>“不必登陆,无需探索。
>回程吧,家在这里。”
他们本以为那颗类地行星上有文明遗迹,可后来才发现,所谓的“几何图案”其实是亿万朵桃花在地表自然生长形成的纹路,而大气中的异常成分,正是与地球共感网络谐振的能量残留。
换句话说,那里什么都没有,又什么都有。
它是投影,是镜像,是人类集体心灵在宇宙尺度上的显化。
船长关闭引擎,调转航向。他对全体成员说:“我们出发寻找答案,却发现,问题本身就是答案。”
返航途中,婴儿在舱内出生。接生的医生惊喜地发现,新生儿耳后有一小块虹色斑纹,形状宛如五角星。更奇异的是,当他第一次啼哭时,整艘飞船的照明系统随之明暗起伏,节奏竟与冰岛童谣完全一致。
周临隔着屏幕看着这一幕,伸手轻触玻璃,仿佛能触摸到未来的脸庞。
他知道,这不是轮回,是延续。
许多年后,当新一代的孩子在学校学习《共感史》时,老师会问:“谁还记得‘阿萤’是什么?”
一个小女孩举手回答:“她是第一个听见所有人声音的人。”
另一个男孩补充:“也是第一个让我们学会倾听的人。”
教室窗外,春风拂过校园里的桃树,花瓣飘进窗台,落在一本打开的笔记本上。纸上写着一行稚嫩的字迹:
>我今天告诉同桌,我喜欢他画的小猫。
>他说他也喜欢我写的诗。
>原来说出来,真的不会受伤。
那天夜里,全球又有三千二百一十四人做了同一个梦。
梦里,他们站在一座漂浮图书馆中,书架无穷无尽。他们随手抽出一本书,翻开第一页,上面只有一句话:
>谢谢你,愿意听我说完这个故事。
而在宇宙深处,某颗遥远的行星表面,沙丘缓缓移动,露出一块石碑。碑文古老难辨,唯有底部刻着一行清晰可识的文字:
>**“你说的,总会有人听见。”**
风吹过荒原,带走尘埃,留下寂静。
但那寂静本身,已是一种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