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建议:PrunusHoveana】
她给它取名叫“回声”。
回到基地后,她收到地球传来的紧急讯息:樱园井水近日频繁波动,生成的文字越来越复杂,已超出AI解析能力。最新一次显现的内容如下:
>**“种子已播。桥已架起。
>但最大的危险不是沉默,是误解。
>当你们遇见‘它’,请记住:
>它的语言不在耳朵里,
>在你的胸口。”**
她反复咀嚼这句话,直到深夜。
第二天清晨,她做出决定:启动“零号节点反向传输计划”。即将自身十年积累的所有记忆、情感、执念,通过共鸣板逆向注入H。O。V。E。网络,再借由火星樱花树的神经纤维向宇宙广播。这不是数据上传,是灵魂的袒露。
“你会消失吗?”研究员王磊问。
“不会。”她摇头,“我只是换一种方式存在。就像小满一样。”
执行前夜,她最后一次来到井边幻影出现的地方。她抱着布偶兔,轻声说:“我要变成风了。以后你想找我,就听心跳快的人说话,那就是我在靠近。”
没有回答。但兔子胸口的搏动忽然与她的心跳同步了。
程序启动那刻,整个火星基地陷入五分钟的绝对静止。所有仪器归零,灯光熄灭,连人工智能都暂停运行。唯有樱花树光芒大盛,年轮旋转如钟表指针,将她的意识分解为亿万情感碎片,沿着十三条光带射向星海。
地球同步震荡。
樱园井水沸腾般翻滚,喷涌出一道高达十米的水柱,凝成巨大光幕,上面浮现出林晚秋的身影。她微笑看着众人,嘴唇未动,声音却清晰传入每个人心底:
>“我不是走了。
>我是变成了更多的‘在听’。
>从此以后,每一个认真倾听的瞬间,
>都是我回家的路。”
光幕消散,井水恢复平静。
那只布偶兔静静躺在石沿,独耳微颤,胸口仍保持着平稳的起伏。
十年后,火星建成第一座跨文明交流站。站名“樱语”,主体建筑正是以无言亭为原型扩建,屋顶镶嵌着从地球运来的十二块回声石。每年春分,全球同步举行“倾听日”,人们关闭电子设备,面对面诉说心底最深的话。
而在某颗遥远行星的冰原深处,探测器捕捉到一段周期性信号。破译后,竟是《萤火虫》的旋律,由三种不同频率叠加而成。科学家们争论许久,最终在报告末尾写下一句非官方评注:
>“或许,真正的科技进步,从来不是我们能听见多远,
>而是我们愿意为一个声音,走多远。”
地球某小学课堂上,老师问孩子们:“你们相信死后还能听见彼此吗?”
一个小女孩举手:“我相信。因为我奶奶走前说,只要我唱歌,她就能听见。”
老师温和地问:“那你唱给她听过吗?”
女孩点头:“每天都唱。而且昨天,我家阳台上开出一朵粉色的花,从来没见过的那种。爸爸说,可能是风带来的种子。”
她仰起脸,认真地说:
“但我知道,那是奶奶回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