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一个长相与苏老爷子有五六分相似的汉子从厢房出来,挠挠头,瓮声瓮气道,“叫他去吧。”
读书自然好t,可他们老苏家就不是读书的料啊!
练武苦,咬咬牙就坚持下来了,但读书?不会就是不会!几代人了,认得字加起来能有一箩筐就不错了!
牛不吃水强按头,十六岁的大小子了,再不出门闯荡一番,人都要养废了。
“是啊祖父!”眼见父亲帮着说好话,那小子连忙跟上。
苏老爷子不抽烟了,一张老脸皱皱巴巴,显然正在挣扎。
知子莫若父,儿孙究竟什么成色,他还不清楚么?只是不死心罢了。
明月大致明白苏老爷子心中的顾虑。
如今朝廷不打仗,习武的便无甚用武之地,只好去与人卖命,甚至是种田,可士农工商,岂是说着好玩的?
此刻的苏老爷子便如当初明月遇到的海货贩子一样,自己辛苦一辈子,只不想子孙后代也如自己一般辛苦。
话虽如此,可……读书实在需要天分!
但凡有一点希望,不必苏老爷子催,当爹的就自己撸袖子上了。
半个时辰后,苏小郎满面红光地去院中取枪。
嘿嘿!
难得出门,他有意卖弄武艺,当下抖擞精神,在院子里耍了几个枪花,出如龙、势如电,神俊非凡。
“好!”春枝最擅捧场,带头喝彩,越发叫那苏小郎喜气洋洋,嘴巴都咧到耳后根。
“……在外不可毛躁,更不可随意出手伤人。”苏老爷子不停唠叨着,眼见兴奋过头孙儿已开始左耳进右耳出,他只好无奈转向明月,“他虽不成器,一身功夫却没白瞎,也不吃酒闹事,又会看天。只饭量大些……若不听话时,只管打骂。”
他这一生可谓一事无成,但看人极准,虽仅一面之缘,亦知明月非为非作歹之辈,又是个年轻姑娘,坏亦有限,想必不会祸害了自家初出茅庐的傻孙儿。
到底是亲孙子,老爷子的嘴唇抖了抖,又叹了口气,作揖道,“出门在外,您多担待。”
这话说得他自己都脸红,新东家也才十七呢……
明月侧身避开,“该我谢您才是。”
老爷子瞅她一眼,再次重复,“他饭量大,您多担待。”
明月终于察觉到一丝不同寻常的凝重,“……好。”
第40章
原本照明月的意思,此次南下无需作陪,双方约定在四月十二前后于码头汇合,由苏小郎护送她们往返固县,以后都按趟算钱。
但苏老爷子坚持让苏小郎这次就护送她们到码头,不要钱,“在外押镖非同小可,若因脾气、做派合不来而内斗,轻则失信,重则丧命。他是个没资历的,如今先跟一趟试试深浅,若可用,自然好;若不可用,仍旧叫他回来读书,也不耽搁您的买卖。”
确实是这么个理儿,明月感慨,“您老思虑周全,就这么办吧。”
唯独旁边的苏小郎一听还可能回来读书,当场便打了个激灵,暗暗发誓一定好生做。
商议已定,苏老爷子便叫摆饭。
自古“穷文富武”,说的便是穷的去读书,好歹一概开销有限,可习武自小打熬筋骨,要药材沐浴、聘请名师教授、实时更换兵器、采买马匹等,又因日日苦练,胃口也大,等闲人家如何吃得住?
故而苏家其实颇具财力,几顿客饭算不得什么,明月便应了。
以前明月只听说过习武之人胃口大,可到底大到何种地步,她想不出来。
现在,不用想了:
苏小郎毫不费力地在她眼皮子底下吃了三斤肉、四个实心大饽饽,喝了两大碗粥!另有鸡子、菜蔬若干。
明月目瞪口呆。
这么一顿,寻常人一日都未必吃得完!
觉察到她目光的苏小郎腼腆一笑,努力放慢速度,然后一口吞下整只鸡子,腮帮子鼓起来老高。
明月:“……”
旁边的七娘和春枝四眼圆睁,下意识抱紧自己的饭碗:不会来抢我的吧?
斜对过的苏老爷子慢悠悠来了句,“他一日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