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丞相确实配得上澹台勃的这一套编钟。
毕竟曹操距离那些真正造反成功,创建属于自己王朝的人也就一步之遥了。
澹台勃打心底里相信,这其中的差距,不是礼器的级别不够,而是自己的这个环境还是差一点。
如果真有条件弄一个真正的祭天台,或许刚刚出现的就不是曹操,而是李世民那个级别的人物了。
但是这个方面的差距,真不是澹台勃现在能够弥补的。
至于澹台勃所担心的口味问题,完全是他多虑了。
在了解完建安风骨之后,他就知道自己误解丞相了。
建安风骨被理解成那个意思,都是后来网上人玩梗的。
而真正代表了建安风骨的,乃是曹丞相以及他的两个儿子所引领的文学风格。
因为军阀混战、百姓苦难,所以汉魏时期诞生了慷慨悲凉的风格。
曹丞相除了是军事方面的领袖、审美方面的楷模,同时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大文豪。
所以建安风骨代表的乃是曹操的文学修养。
继承了曹操的建安风骨,对于这些慷慨悲凉的风格,澹台勃就能够更加自如的继承了。
不仅是文风方面的拓展,在对于儒道本身的理解,澹台勃也有了更大的变化。
终身为汉臣,你说儒家对曹丞相没有影响,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是你要说这个影响很大,那也真是未见得,不然也不会有封魏王、加九锡的事情了。
要说“道”,曹操应该是从儒道之中走出了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霸道。
奉天子以令不臣也好,挟天子以令诸侯也罢,他终究是终生未称帝,这大概就是曹操对于自己人生思想给出的最满意的答卷了。
澹台勃能够很清晰的感觉到,自己识海内的浩然正气变得刚强了很多。
原本儒家是最擅长教化的,浩然正气虽然强大,但是却更擅长以规则调动力量。
戴着镣铐起舞,儒家一定是跳得最美的那一个。
可是杂糅了曹操的霸道之后,澹台勃知道自己的浩然正气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
或许更贴近于儒圣刚刚创建儒家时期的那个状态了吧。
如果没有拳头打出一片天,儒家也不可能传播开来。
尊崇规则方面可能有些差,但是却会更强硬,更锋利。
这个变化对于澹台勃来说好像也不是什么坏事。
毕竟儒家走到今天,其实是因为一代代文臣,为了让儒家与朝堂紧密联合,这才慢慢发展过来的。
但是澹台勃他不是文臣啊,对于一个皇城司来说,更加强硬和锋利的浩然正气更适合他。
至少,他的箭威力更强了。
澹台勃在屋子里研究自己的提升之时,墨轩带着老孙头回来了。
墨轩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澹台勃禀报这其中的情况去了。
而老孙头则是黑着脸,将记录下来的情报交给了澹台勃家后门外的一个乞丐手里。
这人就是帮他传递消息的。
这一手消失经过好几道过程,最终到了孟嵩的手里。
看完之后,孟嵩乐了。
他一首在随侍元和帝,自然也就被元和帝给看到了。
“怎么了?笑成这样?”元和帝开口问道。
孟嵩自然没有隐瞒,将消息递给了元和帝。
看完之后,元和帝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