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晚夹了自己碗里的两只虾,两段墨鱼给宿晓羽,宿晓羽便夹了一块肥肠给她,他故意逗妹妹的,明知道晚晚不吃肥肠。
“哥哥坏!”晚晚撅嘴说道。她把肥肠又夹回来。
宿晓羽笑着,嘴型清楚地慢慢说道,“我们钱快攒够了,到时就送你去治好耳朵。”拿着筷子不方便用手语,反正妹妹是能读懂唇语的。
两兄妹不再说话,开始吃面。
吃完面,肚子里饱饱的,身体热热的,现在情况真的变好了,再也不用为吃穿发愁,妹妹治病的花销也有着落的。
宿晓羽唯一放不下的心事就是调查318案真相,还冤死父亲一个清白。
兄妹两人离开小面馆,晚晚开心地挽起哥哥的胳膊,悠闲地在夏夜凉风里散步。
昏暗的崔家面馆,面相凶狠的老板还在忙活着,经营这家生意不上不下的小面馆并不是他想要做的事,他的目标也是找人和复仇。
宿晓羽万万想不到,远在天边近在眼前,318案主犯之一就在这里。
老板名叫崔立昆,正是318案的幸存者。他是崔源的侄子,就是当时崔源找来的【另一个人】,四名持枪抢匪中的第四人。
在318抢劫案发生的前2年,崔立昆还是北部战区陆军某侦查连的一名极优秀的战士,他留下的400米障碍赛跑纪录和自动步枪多姿势射击分数至今仍是队内的最好成绩。
由于学历和性格问题,他或许成不了军官,但他已经是最好的士兵。
然而,在一次联合军演后的聚餐,个性孤傲的崔立昆冒犯了一位初级军官,彼此看不惯,有了口舌之争,双方继而大打出手,崔立昆把对方几个人打得不轻,惹出事来。
那个初级军官不巧却是师部某位上级领导的儿子,发誓要搞死他。
多亏连长爱才,向上替他求情。
崔立昆只是被罚关禁闭,写检讨,赔医药费。
但崔立昆这个人认死理,不是他的错,要他认错,除非杀了他。
他拒绝写检讨,更别说赔钱给那个孬货。
禁闭出来后崔立昆痛骂干部包庇,徇私枉法,甚至连为他求情的连长也一起骂,说连长是软骨头,一条被驯化的狗,上下沆瀣一气,这样的地方,不待也罢!
求仁得仁,一周后,崔立昆就被诊断出“精神状态不稳定,有严重暴力倾向”,不适合继续在部队服役,并由于多次严重违纪,被革除军籍,失去军人福利和一切退伍后待遇。
也就是说崔立昆7年的士兵生涯,一位最优秀的战士,短短一周所有过往都烟消云散了。
但崔立昆绝不后悔。
回到家中,老父亲早几年已经病故。
崔家是世代开面馆的,有一手好配方,如今面馆只靠上了年纪的母亲一人操持。
当初不愿意继承面馆的儿子能回来倒也挺好。
崔立昆在面馆帮母亲做些杂活,学一学开面馆的手艺。
崔立昆就像一条龙被困在浅水滩上,原本玩枪的手,只能用来和面熬汤。
回家没个半年,老母亲也因为中风瘫在床上了,要请保姆照顾,崔立昆只能自己来经营面馆。
好在他这人智商高,看着粗鲁实则灵巧,有祖传配方和一身使不完的蛮力用来和面,面馆生意反比之前还好了。
但这不是崔立昆要的生活。
原本在边防部队,他就希望打仗,杀敌,建功立业,那才是一个男人的作为。
可是没办法,老母亲要养,自己也得吃饭,手头一点积蓄都没有,只能经营面馆。
经营了面馆一年,堂叔崔源来北方找他。
崔源当时丢了工作,是个不务正业的老光棍,为人贪心好色又自私,没皮没脸地到处混,他来北方是找老崔家借钱的。
崔立昆是瞧不上这种人,看在都姓崔的份上,还是借了一笔钱给崔源,也没打算他能还上。
崔源问了崔立昆的情况,知道他也不得志。
忽然之间,崔源对整个社会不公的怨恨在崔立昆身上找到了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