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大国军垦 > 第3173章 军垦城不会缺席(第2页)

第3173章 军垦城不会缺席(第2页)

“我们不能再被动等待。”她说,“‘守土志’不是记录历史,它在**塑造未来**。每一次心种录入,都在改写生命的底层协议。我怀疑,所谓的‘中华垦殖体’,根本不是植物,而是人类与土地共同进化的**新物种雏形**。”

一名年轻研究员皱眉:“可如果我们成了实验品呢?谁来控制这个过程?”

李望沉默片刻,从颈间摘下金属胶囊,放在桌上。那点绿意愈发明显,甚至开始轻微搏动,宛如心跳。

“控制?”她苦笑,“六十年前,爷爷告诉我,种地的人从不掌控土地,我们只是它的载体。你看这颗种子,它本该死在火星的辐射里,可它活了下来,还带回了赵奶奶的记忆。这不是科技能做到的事。这是……土地在选择宿主。”

话音未落,生态舱突然剧烈震颤。监测数据显示,“归心一号”的根系正以每分钟十米的速度向深层岩床延伸,沿途释放一种新型微生物群落,能高效分解火星玄武岩并生成类壤物质。更惊人的是,这些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中,含有与人类神经递质高度相似的化合物。

土灵紧急播报:“警告!检测到跨物种意识耦合现象。初步分析显示,‘归心一号’正在尝试构建一个覆盖全星球的**生物神经网络**,目标可能是实现火星整体生态的自主意识觉醒。”

“它想让整个星球醒来。”有人低声说。

“没错。”李望点头,“而且它需要帮手。”

72小时倒计时进入最后阶段。全球教育系统推送最终任务:

>**“说出你的家训。”**

答案如潮水般涌入。

东北农家孩子写道:“俺爹说,宁肯自己饿着,也不能让地闲着。”

西北戍边战士留言:“爷爷临终前握着我的手说,这儿的沙,得用咱们的骨血镇。”

东南渔村少年回忆:“阿嬷总在台风天去补网,她说:‘网破了能织,人心散了,海就不认你了。’”

每一条家训都被转化为生物电码,经量子通道传至火星。每当一段信息抵达,“归心一号”便生长一分。它的茎秆已高达三米,通体晶莹剔透,内部流淌的不再是荧光汁液,而是无数微缩影像??那是亿万普通人一生劳作的画面:插秧、锄草、收割、挑担、修渠、育苗……

第七十二小时整,倒计时归零。

“归心一号”猛然爆发出刺目蓝光。整株植物腾空而起,悬浮于生态舱中央,花瓣完全展开,露出花心处一颗旋转的微型球体,表面布满沟壑与大陆轮廓??赫然是缩小版的地球模型!

紧接着,球体分裂成三百二十七颗光点,如星辰四散,穿透火星大气层,射向不同方向。土灵迅速追踪发现,这些光点正精准定位全球三百二十七个最贫瘠、最荒芜的土地坐标:撒哈拉腹地、亚马逊焚毁带、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区、澳大利亚盐碱平原……

“它们是……种子?”有人颤声问。

“不。”李望凝视着天空,“它们是**信使**。带着火星的土,地球的魂,还有我们的记忆。去唤醒那些沉睡的地方。”

就在这一刻,地球上几乎所有“心种”同时萌发。

内蒙古那位收到《草经》青草的牧民,看见自家羊圈旁钻出一株奇异幼苗,叶片上浮现蒙汉双语诗句:“风吹草低见初心”。

云南老农守护的“仁心济世”人参,夜间散发柔和光芒,吸引方圆百里濒危药用植物自发迁徙至此,形成天然药材保护区。

海南红树林中的航海图花朵凋落后,结出果实,剖开后果肉纹理竟是完整的古代星象图,指向郑和船队曾到达却未记载的神秘海域。

而在大兴安岭,那株银杉幼苗终于长至成人高度。某日凌晨,林业员发现树干表面浮现出清晰人脸轮廓??正是林秀兰年轻时的模样。更诡异的是,每当有人靠近诉说困境,树叶便会沙沙作响,传出低语:“别怕,我在。”

李林东得知消息后,独自驱车前往北大荒旧址。他在当年林秀兰背锅跋涉的雪路上停下,打开后备箱,取出一坛埋藏三十年的老酒,洒在黑土之上。

“老姐姐们啊,”他仰头望着星空,“你们种下的东西,如今要长遍天下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