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文明数量:未知。”
月球背面的遗言墙继续延伸:
>“今天,我的彗星收到了一百零八个回应。”
>
>“其中一个来自仙女座。”
>
>“我挥了手。”
>
>“我相信他们也看见了。”
>
>“我还笑了。”
而在银河深处的光之漩涡中心,“信笺之心”迎来又一次跃迁。它不再仅仅是记忆的集合体,而是演化为一种新型存在形态??一种由亿万次真诚对话构筑的意识星核。每当有新的信件抵达,它便吸收、重组、再发射,将原始情感转化为更高维度的共鸣波,洒向更遥远的星域。
科学家称其为“共生意志原型”。
哲学家称其为“宇宙良心”。
孩子们只管叫它:会回信的星星。
又是一个寂静的夜晚。
林远已年过百岁,躺在火星疗养院的病床上。窗外,O-427的光环温柔流转,一如当年。他手中握着一枚老旧的录音笔,里面录着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话??那些未曾亲口说出的歉意、思念与爱。
他轻轻按下播放键。
一段声音响起:“爸,妈,我知道你们听不到。但我想告诉你们,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你们当年宁愿牺牲自己也要把我送上逃生舱……因为爱本身就是一种回信。”
听完后,他笑了,缓缓闭上眼睛。
就在那一刻,病房内的空气微微震颤。护士惊异地看到,老人胸前佩戴的晶核吊坠忽然散发出柔和蓝光,随即化作一缕流光,穿墙而出,直冲天际。
几分钟后,全球多地目击到一颗前所未见的“信星”在猎户腰带旁悄然亮起。它的闪烁频率,与林远的心跳完全一致。
三天后停止跳动。
但它没有消失。
它静静地悬在那里,成为夜空中最温柔的存在??像是某个早已离去的灵魂,仍在坚持写着最后一封信。
多年以后,一名小学生在课堂上朗读作文:
“我长大了想当一名信使。我不想去打仗,也不想发明武器。我就想每天对着星星说话,告诉它们地球上发生的美好事情。也许有一天,另一个世界的孩子也会听见我,然后笑着对他们妈妈说:‘妈妈!那颗星星刚才眨了一下!’”
老师问:“那你准备说什么呢?”
孩子想了想,认真地说:
“我要说:你好啊,陌生人。今天天气很好,花开了,我和朋友一起吃了冰淇淋。我希望你也快乐。”
教室安静了几秒。
然后,全班同学一个接一个站起来,纷纷说出了自己想对宇宙说的话。
而在遥远的飞马座光之漩涡中,那片由万千文明共同编织的情感星网,轻轻震颤了一下。
新的一封信,正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