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您!您这两年添了多少皇子皇女,难道都郑重的递了国书给华朝?若说这些孩子乃庶出,不值当大动干戈,那嫡孙也出生了好几个了,不是一样没有国书?您未因添丁之事送国书,北华若是送国书来……也不合适!”
李渊:“……”这话也有理。
窦皇后便说:“您去忙吧!我召见了太子妃与诸位王妃,既然家信,此事便是家事!看看他们可有贺礼相送,一起送去便是。”
长孙氏将早就预备的小衣裳装了好几箱,便要进宫。添孩子是迟早的事,她早就预备好了,而今按照孩子的年岁,选合适季节穿的衣裳便是了。
要走了,她要去跟丈夫说一声。
李世民正在文学馆,跟诸位文学馆博士议事。
三郎早有信来,添了一双儿女之事也已告知了。这当然是好事,不仅是好事,林公所用‘秘密建储’一法,也是叫人感触颇深。
为何要秘密建储,针对的便是立嫡立长的规矩。
总说这个规矩是防着兄弟阋墙的,可有了这个规矩,兄弟反目的少了吗?
正议此事,长孙氏过来了,听了几句。
文学馆众人也是常见王妃的,并不避讳。
谁知王妃临走了,又站住脚:“王爷,林公此法甚好,但此法想用,需有前提。”
“哦?愿闻其详。”
“若是子女皆嫡出,秘密建储,择贤德,择才干卓越者为储,可;若是无嫡,此法亦是善法。就怕有嫡出,又有庶出,此番之下,若册立庶出,嫡出当如何?岂非乱了尊卑。故而,妾才说,此法林公用得,旁人怕是用不得。”
李世民:“……”这是提醒自己,乱了嫡庶,她万万不肯答应。
长孙氏说着便回头看他,一脸的似笑非笑,像是在警告他若有二色,便有争端。
李世民不由的笑了起来,指着长孙氏不住的用手指点着。
众人愣了一下,大笑出声。
长孙氏这才走了出去。
人一走,李世民便沉默了:观音婢半真半假、半认真半玩笑的话里,道理是对的。
乱了嫡庶,问题更大。
长孙氏一边走一边心道,若一夫一妻,只怕是难以做到!可若是限制庶出子女的继承权呢?
越想越觉得事有可为!
“此法何意?”
东宫中,谋臣端坐正殿,“这位林公来者不善!雍王必是与秦王有所勾结,他们借华朝事影射我朝,当真是居心叵测。”
否定了立嫡立长,这便是觉得只凭能力大小,便可在太子无错的情况下废黜太子。这不是冲着太子殿下来的是干什么?
“杨青鸟素来有善名,臣以为,与她为敌,便要先损其名。”
是说名声太好了,得先把这个人的名声搞臭,她的行为才不会被支持。
可这个人的名声太好了,怎么损呢?
“孝!虽说隋炀帝荒诞,祸国殃民。然则,杨勇无大错。况且,天下无不是父母。便是父母有错,子女也不该非议。况且,其父母并无大错,她一不给其尊位,二不令子女从杨姓。可以说,此人乃忤逆之徒!”
以孝为箭簇,必能百发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