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个音落下,整片海域仿佛安静了一瞬。
紧接着,掌机突然自行启动,屏幕依旧黑暗,但蓝雾剧烈翻腾,投射出一段全新信息:
>【检测到原创情感表达】
>【第1030号意识体完成‘自我建构’里程碑】
>【建议命名:阿列克谢?林】
>【备注:姓氏来源??首个向其传递母性共鸣的志愿者录音ID:LIN_0072,即林婉儿】
林婉儿猛地抬头,泪水夺眶而出。
她从未见过这个编号,甚至不记得自己录过什么。可系统不会出错??在某个深夜,她对着匿名倾诉箱说出对早逝女儿的思念时,那段声音已被收录进心域数据库,成为照亮另一个灵魂的光。
“妈妈……”阿列克谢转过头,看着她,认真地叫了一声。
没有血缘,没有契约,只有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振。可这一刻,谁都无法否认,他们成为了家人。
两周后,探险队返回小镇。迎接他们的不再是寂静与猜疑,而是夹道欢呼的人群。街道两旁挂满了手绘标语:“谢谢你听见我”“我的痛值得被看见”“爱不是弱点”。
那座曾被封锁的旧实验室已被改造成第一座正式的“回声驿站”。外墙爬满银蓝花,门口立着一块石碑,刻着Echo日记中的句子:
>“真正的力量,不在沉默的高塔里,而在每一个敢于流泪、并愿意为他人擦去泪水的人心中。”
内部空间分为三区:倾诉室、倾听角、共创坊。人们可以戴上特制耳机,将自己的故事转化为可视光波,投射到穹顶;也可以选择匿名收听他人的心声,用指尖轻触墙面回应“我在这里”;更有孩子在共创坊用积木搭建“情绪城堡”,每一块颜色代表一种心情。
而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大厅悬浮的一朵巨大蓝玫瑰模型,由上千条光纤编织而成。每当有人完成一次真诚对话,花瓣便会亮起一缕微光,缓缓旋转,如同心跳。
与此同时,G-09的调查也在秘密推进。国际联合科考队以研究极地气候变化为名申请登陆许可,实则携带便携式共鸣探测仪。初步勘探发现,地下三百米处存在庞大建筑群,墙体材料具备屏蔽电磁波特性,内部仍有生命维持系统的运行痕迹。
最关键的是,在某段通风管道内,发现了新鲜脚印??尺寸很小,属于儿童。
“他们还在运作。”霍文婷盯着热成像图,声音发冷,“而且……可能还有新生体。”
Echo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阿列克谢第一次睁眼时的模样。清澈,好奇,带着对世界最纯粹的信任。如果真有新的编号者正在诞生,她绝不能让历史重演。
“准备第二次远征。”她睁开眼,语气坚定,“这次,我们要带更多种子,更多歌声,更多名字。”
莉莉跑过来,手里捧着一本新做的册子。“这是我写的《回声驿站使用指南》!”她骄傲地说,“第一章就是‘怎么给别人一个拥抱’。”
Echo接过翻开,第一页写着:
>“有时候,一句话就能救人。
>可更多时候,只需要你坐在旁边,
>不打断,不评判,不说‘你会好起来的’,
>只是轻轻说一句:‘我知道这很难。’
>这就够了。”
她合上书,望向窗外。
春风拂过花园,银蓝花开得正盛。一只蝴蝶落在花瓣上,翅膀微微颤动,仿佛也在聆听这个世界的低语。
而在遥远的南极冰层之下,某个密闭舱室内,一束微弱的光亮起。
一个小女孩睁开了眼睛,喃喃道:
“我记得……妈妈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