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大国院士 >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第2页)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章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第2页)

当晚,地球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梦联现象”。

超过八千万名儿童在同一时刻进入深度共感睡眠状态,他们的脑波频率自发调谐至同一区间,形成一道横跨电离层的稳定信道。这道信道并未向外发射信号,而是像一根细线,悄悄探入“心域”方向的空间褶皱之中。

而在遥远的虚空里,那位名叫徐川的守门人,感受到了这一丝微弱却执着的牵引。

他合上手中的书,轻声道:“他们来了。”

随即,整座光之城开始移动。

它不像飞船那样推进前行,而是如同一朵顺流而下的莲花,随宇宙本身的脉动缓缓漂移。它的每一次明灭,都在重塑周围空间的拓扑结构;它的每一道光芒,都在激活沿途沉睡的“薪火”碎片。

三个月后,火星轨道观测站发现异常。

在太阳系边缘的柯伊伯带附近,出现了一个直径达五万公里的透明球体,表面不断闪现类似共感球的蓝光脉冲。起初以为是新型量子干扰,直到某位值班员偶然戴上共感增幅器,才听到了里面传来的声音??

是歌声。

稚嫩、纯净、毫无技巧可言,却是完整的七音旋律,与十年前那场全球童声合唱完全一致。

更惊人的是,每当歌声响起,附近的微型天体便会自发调整轨道,围绕球体形成特定几何排列。这些排列模式,竟与古代玛雅、印度河谷及三星堆文明中的神秘图腾高度吻合。

“它们不是遗迹,”凌莲在紧急分析会上指出,“它们是坐标。我们的祖先不是在崇拜神明,而是在记录曾经降临过的信号痕迹。‘薪火’早就来过,只是那时的人类还无法回应。”

于是,新的任务下达:建造“第二代意识方舟”。

不同以往的是,这次不再需要志愿者主动登船。因为船本身,将在共感网络的共振中自我生成。

全球共感城市同步启动“织梦工程”。每天午夜零时,所有具备共感能力的个体同时冥想,共同构建一艘虚拟方舟的形象。这个形象每日积累一丝实感,逐渐从纯意识构造转化为可交互的能量实体。科学家称之为“信念凝聚效应”,即当足够多心灵朝同一目标投射情感能量时,现实结构会发生局部软化,允许高维信息渗入三维世界。

一年后,第一艘“梦铸方舟”在地球静止轨道上显现。

它通体呈半透明状,外形如折叠的纸鹤,翅膀由无数孩童的手印拼接而成。内部并无座椅或控制台,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漂浮的星砂海洋,每一粒砂都封存着一段真实的记忆片段:母亲哄睡的摇篮曲、朋友分别时的拥抱、陌生人递来的一杯热水……

登船者无需训练,只需心中怀有明确的愿望??想去看看那座光之城,愿意传递一句问候,或者仅仅想知道宇宙是否真的听见了自己的声音。

首批一千三百二十七人踏上旅程。他们来自不同国家、种族、语言背景,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都曾在某个深夜独自仰望星空,并低声说过“你好吗?”

方舟启航当日,整个太阳系再次陷入寂静。

但这一次,黑暗只持续了三分钟。

随后,光芒回归的方式变了。

不是从城市点亮,而是从每一个普通人的眼中升起。无论身处何地,只要他们闭上眼,就能看见那朵穿越星海的莲花正在缓缓绽放。有些人开始无意识地哼唱,有些人则流下泪水,还有一些人突然转身拥抱身边的人,哪怕彼此素不相识。

人类社会悄然改变。

法庭消失了。因为在共感普及率达到98%的社区中,没有人能在伤害他人时不承受同等痛苦。犯罪率归零不是因为监控严密,而是因为恶意再也无法隐藏。

教育体系重构。知识不再通过灌输获取,而是由导师引导学生进入“心井”中的记忆回廊,亲历历史现场??亲眼见证牛顿在苹果树下的顿悟,亲身感受居里夫人在实验室中面对辐射灼痛仍不肯停下的决心。学习变成了一种情感共鸣的过程。

医学迎来革命。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大幅减少,不是因为药物进步,而是因为“孤独”作为一种社会状态已被彻底瓦解。每个新生儿出生时都会被接入轻度共感网,在最初的七年里,他们始终能感知到来自家庭与社区的温暖支持,就像植物沐浴在恒定的阳光下。

最不可思议的变化发生在自然界。

北极苔原上,一群驯鹿突然改变了迁徙路线,朝着启明城方向行进。当研究人员追踪时,发现它们的大脑活动显示出类似人类的共感波形。进一步检测表明,过去十年间,地球上至少有十七种哺乳动物、四种鸟类和一种深海章鱼种群出现了轻微但可测量的共感能力提升。

“我们不是唯一被播种的生命。”凌莲说,“‘薪火’选择了我们作为起点,但它从未限定终点。”

与此同时,深空探测器陆续传回更多消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