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哪里废了?
自回樊府之后他努力地从商,赚了一笔又一笔钱,供府里开销。
他从上京城的名门公子变成了阴险狡诈的商人,他嫡母从小就过得奢侈,他大哥还要银子打理官场。
樊氏一大家族,还要照管旁枝的婚丧嫁娶,一件件都需要银子。
他虽然没喜欢上新婚妻子,但他知道不能委屈她,不让她委屈的前提就是自己对樊家有用。
他一个庶子因为父亲早逝,他也没科考,没有官身还常年待在乡下。
其实回到樊家他也不知道该怎么走下一步,但他只知道,他需要银子才能让妻子不被欺负。
他要跟那些商户打好关系,要赚很多很多钱,他不能让嫡母亲瞧不起他。
可是他哪怕挣了很多银子,还让心爱姑娘瞧不起,成了整个樊家的笑话。
心爱的姑娘仗着长兄的欢喜,在他面前耀武扬威,说他给长兄提鞋都不配……
听得他脑门子疼,望着那一对卿卿我我的人不知该悲还是该喜。
被圣上亲口夸赞的长兄,若不是有他挣的银子给他捐赠,他又怎么可能在宫宴上大放异彩?
让圣上夸其继承樊家风骨,让他在一众贵族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长兄明知道他喜欢采荷女,却纳她为妾。
而采荷女口口声声说喜欢他,却转身就投入长兄怀中!
不知道是不是太过于气愤,他回到自己的院子就跟妻子圆了房。
他妻子美得倾国倾城,他只所以迟迟不肯圆房,一是自己心有所属,另外也是怕亵渎了她。
哪知圆房她是愿意的,两个人有了夫妻之实以后,他的心逐渐放在她身上。
夫妻虽说不上恩爱,但也过得很和谐,妻子喂养儿子孝敬嫡母。
他原本觉得自己是庶子身份不高,就想做皇商做有名的富商,好给妻儿做靠山。
据说现在的6家是当年太祖皇上打天下时的马前卒,更是太祖皇上的钱袋子。
6家一代人个个都是赚钱的好手,经过两百多年的变迁6家子孙终于走上仕途,6家后代做了镇南侯。
他们三年抱两,生的还都是儿子,他本想一大家族同气连枝,可是嫡母和长兄想的却是把他吞腹食骨。
处处打压他,背后欺负他妻儿,尤其是嫡母心里变态,有时待他妻子如亲生女儿有时又恨不得她死。
有这样的嫡母他哪里敢全心全意去做买卖,长兄却趁机接管他的铺子。
给他在户部买了个闲职,还是花他自己的银子买的,他每日上朝堪比上坟,是个十足的透明人。
闲职有一个好处就时间充足,他下值就回府就教育两个儿子读书。
一家人过得如覆薄冰,他不敢表现得很爱妻子,就怕嫡母变态又要拆散他们。
他们大儿子很争气,十一岁就可以中秀才,但他一直教育儿子要藏拙。
两个儿子相差一岁半,小儿子不喜读书却很喜欢做买卖,但他没机会尝试。
大儿子十六那年中了小三元,这对他儿子来说还是藏了拙,但他嫡母和长兄却不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