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那年花开1981 > 第五百一十五章 你其实没有那么重要(第2页)

第五百一十五章 你其实没有那么重要(第2页)

“哇!真多!”阿强欢呼着跑开去洗果子。陈卫国端着热茶走来,看着她风尘仆仆的模样,心疼地说:“瘦了。”

“干活累的。”她接过茶杯,暖着手,“可我心里踏实。”

他坐下,轻声道:“听说你抄了整本日记?”

她点头:“嗯。我还打算找人刻一块碑,立在爸坟前。上面写清楚他受冤的经过和平反的结果。不让后人忘了这段事。”

陈卫国沉默良久,忽然说:“我认识一个退休教师,写得一手好楷书。要不要请他帮忙拟文?”

“好啊。”她眼睛亮了起来,“还得请你帮我找块好石料。”

“这事交给我。”他认真道,“你是独女,该有的体面,一分都不能少。”

几天后,碑文写成,共三百余字,记述林父生平、蒙冤始末及平反结论,末尾署名“孝女林秀兰泣立”。石匠花了半月时间精雕细琢,碑身选用青石,庄重肃穆。五月十二日,林秀兰带着陈卫国和阿强再次回乡,在父亲坟前举行了简单的立碑仪式。

那天晴空万里,山风清爽。阿强穿着白衬衫黑裤子,第一次神情肃穆地站在外公墓前。林秀兰亲手将红绸揭开,露出碑上苍劲有力的刻字。她拉着儿子的手,一字一句念给他听。

“外公……原来是这样的人?”阿强仰头问她,眼里闪着光。

“是。”她用力点头,“他穷,但他骨头硬。他被打折过腿,也没低头求饶。他活着的时候没人替他说公道话,现在我替他说。”

阿强沉默了一会儿,突然挣脱她的手,跑到坟前跪下,磕了三个响头。

林秀兰怔住了,泪水瞬间涌出。她没想到十二岁的孩子,竟能懂得这份沉重。

回城的路上,阿强一直很安静。快到家时,他忽然说:“妈,我们班有个同学骂我是‘小贼崽子’,以前我不懂,现在我知道怎么回嘴了。”

林秀兰心头一颤:“你怎么说?”

“我说,‘我外公是被坏人冤枉的,现在已经平反了。你爷爷要是干过坏事,你怎么不去洗清?’”他挺起胸膛,“老师还表扬我有理有据!”

她忍不住笑了,伸手揉乱他的头发:“好样的。”

自那以后,阿强变了。不再一味贪玩,作业开始主动完成,甚至偷偷拿她的平反文件复印件夹在课本里,课间拿出来读。有一次班主任家访,提起这事,感慨地说:“这孩子,突然懂事了。”

林秀兰只是微笑。她知道,有些种子一旦埋下,总会在某个春天破土而出。

转眼到了六月,市文化馆举办“改革开放以来基层群众维权案例展”,一位曾在公安系统工作的老同志推荐了林秀兰的申诉材料。展览开幕那天,她受邀参加。展厅中央,她的父亲案卷复印件被放大展示,旁边配有照片和说明文字:“一位普通农民的十七年沉冤,因女儿坚持申诉得以昭雪。”

许多人驻足观看,有人唏嘘,有人落泪。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走到她面前,深深鞠了一躬:“阿姨,谢谢您。我父亲也是五七年被打成右派,至今未平反。看了您的故事,我想试试。”

她握住他的手,声音哽咽:“试,一定要试。只要理在你这边,早晚会有光。”

回家后,她把展览现场的照片贴在客厅墙上,就在平反文件旁边。每当夕阳斜照,两样东西都被镀上金边,熠熠生辉。

1982年的夏天格外炎热,蝉鸣如潮。林秀兰依旧每天上班、做饭、洗衣,生活看似如常。但她走路的姿态变了??头抬得更高,背挺得更直。街坊邻居说起她,不再只说“陈卫国家的媳妇”,而是加上一句:“就是那个为爹讨回清白的林秀兰。”

有一天傍晚,她和陈卫国并肩坐在院中乘凉。槐花落了一地,香气浓郁。阿强在屋里写作业,灯光透过窗户洒出来,映在水泥地上,像一方小小的希望。

“你说,”她忽然开口,“如果当年我没敢去申诉,今天会怎样?”

陈卫国摇着蒲扇,想了想:“那阿强长大后,可能还是会被人欺负。而你,一辈子心里都有个结。”

“是啊。”她望着天边最后一抹晚霞,“有时候我在想,我不是为了报复谁,也不是非要争口气。我只是不想让下一代,活在谎言里。”

他侧头看她,目光温柔:“你做到了。”

她笑了,眼角皱纹舒展开来,像一朵迟开的花。

夜深了,星河横亘天际。远处传来火车悠长的汽笛声,仿佛穿越时光而来。在这座平凡的小城里,在无数个如她一般的普通人身上,一种无声的力量正在生长??它不喧哗,不张扬,却足以支撑起一个时代的脊梁。

而林秀兰知道,她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只要还有人蒙冤,只要还有孩子在追问“为什么”,她就会一直站着,像那块立在山岗上的石碑,风雨不动,静默守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