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那年花开1981 > 第五百一十七章 你的道歉没价值(第2页)

第五百一十七章 你的道歉没价值(第2页)

“如果你看到这封信,说明我还被人记得。我不求平反,只愿你知道??爸爸没有背叛艺术,也没有背叛良知。他只是太相信这个时代的光。”

她久久无言,最终轻轻合上本子,抬头看着年轻人:“你愿意公开这些吗?”

“愿意。”他点头,“我要让所有人知道,他曾存在过,而且不该被遗忘。”

那一刻,她感到某种沉重而温暖的东西在胸腔里苏醒。不是胜利,也不是愤怒,而是一种近乎神圣的责任感??她正在成为一座桥,连接着断裂的过去与尚未命名的未来。

此后数月,她的生活愈发忙碌。除了日常接待,她开始协助记者、学者收集资料。一位大学历史系教授专程来访,希望将这些案例编入地方志。林秀兰摇头:“别只记名字,要记细节??谁写了诬陷信?谁在批斗会上喊得最凶?谁偷偷给囚犯送过饭?历史不能只有黑白,要有灰度,才真实。”

教授深受触动,临走时留下一句话:“您不只是维权者,更是记忆的守护人。”

然而阻力从未消失。五月的一个午后,居委会突然派人上门,请她“配合谈话”。到了办公室,只见主任脸色凝重:“秀兰啊,有人举报你煽动群众闹事,搞‘翻案风’。上面下了话,最近不要再接受新案子了。”

林秀兰静静听完,反问:“哪个部门下的指示?有红头文件吗?”

“这不是文件问题……是政治敏感期。”

“那我问您一句,”她直视对方,“如果哪天您儿子被人冤枉抓走,十年不给说法,您要不要讨个明白?”

主任语塞,半晌才低声道:“我不是不理解你……可你也得考虑大局。”

“什么是大局?”她站起身,“千百个家庭几十年等一句道歉,这不是大局?国家拨乱反正不是为了让大家继续沉默!如果您觉得我错了,请拿出正式通知。否则,我会继续做下去。”

走出居委会大门,她仰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忽然笑了。她知道,自己早已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那些颤抖着递来材料的手,那些含泪说出的名字,那些悄悄递来线索的匿名信??都在告诉她:火种已燃,风吹不灭。

秋天来临之际,第一批复查结果陆续下达。赵老师一家收到正式平反通知书那天,赵小兵抱着文件跑遍整条街,逢人就说:“我爸不是坏人!他是好老师!”李婶虽未能完全恢复待遇,但获得了“历史错判”的书面认定,她在接到通知当晚,独自跪在丈夫遗像前哭了整整一夜。

而周志明的父亲,经多方取证,最终确认为“非正常死亡”,追授“文艺工作者荣誉证书”。颁发仪式上,青年捧着证书站在台上,声音哽咽:“今天,我可以光明正大地说:我是周国栋的儿子。”

台下,林秀兰悄然抹去眼角泪水。她想起父亲临终前那句未说完的话:“秀兰……要让人……记得……”

现在,她终于懂得了它的重量。

1985年元旦,文化馆举办“新时期民间记忆展”,其中专门设立“归来者”展区,陈列数十位平反者的照片与生平。林秀兰受邀剪彩。开幕当天,展厅挤满了人。有个小女孩拉着妈妈问:“这些人是谁呀?”

母亲蹲下身,指着一张戴眼镜的男人照片说:“这是赵叔叔的爸爸,以前被人冤枉了,现在终于清白了。”

孩子眨眨眼:“那他也算英雄吗?”

“算。”女人轻声答,“所有坚持真相的人,都是英雄。”

林秀兰站在人群边缘,听着这段对话,心如潮涌。她没有上前,而是默默退出展厅,走到外面的梧桐树下。冬阳透过枝叶洒下斑驳光影,一如多年前那个梦见法院的夜晚。不同的是,如今她不再恐惧,也不再犹豫。

回家路上,她特意绕道去了趟邮局,寄出一封信。收件人是一位远在边疆的退休法官,曾在她申诉初期给予关键指导。信中只有一句话:“您当年说,正义或许迟到,但从不缺席。我现在相信了??因为它正由我们亲手唤醒。”

当晚,她破例早早收拾好档案柜,陪阿强看了一部电影《牧马人》。片尾主人公面对镜头说出“只要心是干净的,就不怕路远”时,阿强忽然转头问:“妈,你会一直帮人申冤吗?”

她摸摸他的头:“只要你记得外公说的话,我就不会停。”

“那如果有一天没人需要你了呢?”

“那就说明,这个世界已经不需要‘平反’这个词了。”她微笑,“那是最好的结局。”

夜深人静,她再次翻开那本写满姓名的笔记本。指尖滑过一个个名字??李桂芳、张玉山、周国栋、王素琴、陈大柱……每一个背后都是一段沉浮人生,一场生死挣扎。她在最后一页添上一行新字:

“他们曾消失于风暴之中,而我愿成为那阵吹散阴云的风。”

窗外,新年的第一场雪悄然落下,覆盖了屋顶、街道、树梢。整个城市洁白宁静,仿佛一切伤痕都被温柔掩埋。但她知道,真正的洁净,不是遗忘,而是铭记后的释怀。

她合上本子,熄了灯。黑暗中,耳边似有无数低语响起??那是无数未曾发声的灵魂,在轻声说:谢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