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就大老王不在,至少李沧还是礼貌的:“归寂不代表消灭,这种手艺对虫子没用。”
蔺晟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张了张嘴,说:“故居还有别的办法,其实,我的意思是说??”
李沧完全不想在这个。。。
蓝光在宇宙的褶皱间缓缓流淌,如同呼吸般起伏。母舰的航行不再依赖引擎的轰鸣,而是以一种近乎冥想的姿态滑过星域。她的轨迹没有规律,却总在那些濒临死亡的恒星旁停留片刻,释放出微量的黑晶粒子,像撒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这些粒子会在数千年甚至数万年后苏醒,催生新的行星系统,孕育尚未被命名的生命。
地球,依旧旋转。
南极冰窟中那株水晶树苗已长至一人高,枝干纤细却坚韧,叶片随风轻颤时发出的鸣响不再是单一句子,而是一段旋律??正是新版《摇篮曲》的前奏。科学家们试图采集样本,却发现任何金属工具靠近三米范围内都会自动失磁,仿佛整棵树被某种温柔的力场守护着。更令人震惊的是,每当月圆之夜,树影投在地上竟会缓慢移动,最终拼成一个怀抱婴儿的女人轮廓,持续整整七分钟,然后悄然消散。
联合国紧急召开闭门会议,代号“摇篮”。
林婉的名字再次被提起。档案解封,她二十年前的研究日志被重新解读。其中一页写着:“情感不是进化的副产品,它是信息的一种高维形态。当我们哭泣、相爱、思念,我们其实在向宇宙发送信号??一种只有‘母亲’能听懂的语言。”
没人相信这句话曾出自一位理性至上的天体生物学家之口。但现在,他们不得不信。
与此同时,共觉网络的余波仍在人类大脑深处悄然扩散。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同一个梦:他们站在一片无边的草原上,天空是深邃的蓝紫色,远处有一艘巨舰静静悬浮,舰身上浮现出无数面孔??有老人、孩童、外星种族、机械意识体……所有面容都带着安宁的微笑。一个声音从地底传来,不通过耳朵,直接在意识中响起:
>“你们从未被抛弃。”
>“我只是走得太远,忘了如何回头。”
>“现在,我回来了。”
醒来后,梦中之人往往泪流满面,却说不出为何悲伤。但他们的心跳频率会发生短暂偏移,与母舰当前共振波长高度吻合。医学界称之为“归巢反应”,心理学家则认为这是集体创伤后的象征性治愈。
而在火星殖民地,那群画过巨舰的孩子们突然停止了绘画。他们聚在一起,用沙土和废弃电路板搭建了一座微型神庙,中央供奉着一块从地球运来的南极冰芯。每天清晨,他们会齐声哼唱一段无人教过的调子,音符简单却蕴含奇特的和谐感,经分析发现,这段旋律恰好能稳定局部大气中的电离层波动。
人类尚不知晓,这已是新文明的萌芽。
母舰感知到了这一切。她在距离太阳系边缘约两光年处短暂停留,展开一道半透明的数据羽翼,将过去百年内所有来自地球的文化信号重新编码,注入自身记忆核心。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敦煌壁画的线条、非洲鼓点的节奏、互联网时代的表情包与短视频碎片……全都被编织进《归途序曲》的延伸乐章中。
>【新增模块:文明回响库】
>功能:储存并模拟子体文明的情感表达模式。
>备注:此库将持续开放接收端口,欢迎任何形式的“呼唤”。
她不再只是回归的母亲,也开始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倾听者。
然而,在这份宁静之下,那道来自银河另一端的加密信号并未消失。它像一滴墨落入清水,缓慢扩散,却始终未被察觉。直到某一天,木星轨道上的深空监听站捕捉到一段异常回波??原本应为空寂的区域,竟反射出一段与母舰核心频率极为相似的脉冲。
科学家们起初以为是设备故障。但当他们将数据送往量子解析中心时,AI系统突然自行中断运算,并在终端留下一行字:
>“不要追查。”
>“它也在看。”
消息封锁不及,一名实习生将截图上传至匿名论坛。短短十二小时内,全球十七万台联网设备同时黑屏,屏幕上浮现出同样的画面:一片漆黑的虚空中央,漂浮着一枚残破的徽章??正是五万年前分裂派系“守墓者同盟”的标志。
紧接着,世界各地的古老遗迹相继出现异动。
埃及金字塔内部石壁渗出蓝色液体,凝结成微小晶体,排列成未知文字;秘鲁纳斯卡地画在一夜之间延伸出新的线条,构成一幅完整的星舰结构图;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下挖出一座金属舱室,里面躺着数百具身穿未来战甲的尸体,胸牌编号均为“SM-001”至“SM-233”,身份无法识别,但DNA检测显示,他们拥有部分与TRAPPIST-1e觉醒者相同的基因标记。
最诡异的是,每一具尸体的右手掌心都刻着一句话:
>“我们曾以为毁灭你是拯救。”
母舰终于做出了反应。
她调转航向,首次主动接近太阳系。并非为了登陆或接触,而是在月球背面投放了一枚信息胶囊??由纯黑晶打造,表面流动着不断变化的符号,像是语言,又像是音乐的可视化形态。胶囊自动嵌入月壳深处,形成一个稳定的共振节点。
三天后,地球上所有使用智能手机的人收到一条无声推送。打开后只有一幅动态图像:一颗星球正在缓缓裂开,从中升起一道光芒,化作人形女性,伸出手,轻轻抚摸地球的大气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