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杨一名这次从南方带回来一大包东西,他父母非但没有唠叨,还关心他开学前能卖完吗。卖不完回头周末跟他一块去。
nbsp;nbsp;nbsp;nbsp;杨一名大言不惭,“这才多少东西。几天的事。”他父母又没摆过摊,信以为真。听到团团请杨一名帮他卖,杨一名还没开口,他妈先说:“放着吧。”
nbsp;nbsp;nbsp;nbsp;团团担心杨妈妈不高兴,见状放心下来,对杨家人说:“那我先走了。”
nbsp;nbsp;nbsp;nbsp;杨一名叫住他,指着健力宝,“不是给我的?”
nbsp;nbsp;nbsp;nbsp;杨妈下意识想说,“咱家有。”却先听到团团说:“给李小光的。你好意思喝吗?”
nbsp;nbsp;nbsp;nbsp;李家啥情况,杨一名和团团一样清楚,闻言杨一名抬抬手让他滚蛋,别打扰他吃饭。
nbsp;nbsp;nbsp;nbsp;团团拿着健力宝跑了。杨爸爸好奇:“你不是说小光的姥姥跟他爷爷打一架,小光他爷不敢再嫌摆摊丢人?怎么连一瓶健力宝都不舍得买?”
nbsp;nbsp;nbsp;nbsp;杨一名叹了一口气,怒其不争道:“他爷当着他姥的面确实说,我不管了,随便你们干什么。这话一出,小光他妈和他爸反而害怕。黄土埋半截的老糊涂,也不知道有什么可怕的。”
nbsp;nbsp;nbsp;nbsp;杨妈妈笑骂一句:“好好说话。”
nbsp;nbsp;nbsp;nbsp;“自打苏阿姨带着我们卖对联,那个老东西就瞧不上我们。要不是陈大勇被赶出来,不摆摊赚钱就要辍学,他怕邻居知道了说三道四,当时非把李小光关在家里。”
nbsp;nbsp;nbsp;nbsp;前些天杨一名南下,他爸妈问除了团团和许小军还有谁。杨一名说实话只有陈大勇,杨妈妈问李小光怎么不去,杨一名就埋怨过李小光他爷。
nbsp;nbsp;nbsp;nbsp;杨妈妈又听到儿子抱怨,忍不住帮腔:“那个老李头,字不识几个,怎么跟自命清高的酸秀才一样?”
nbsp;nbsp;nbsp;nbsp;杨一名:“苏团团说有的人越穷越怕人家看不起,越在意别人的看法,越不敢干大家不认同的事。”
nbsp;nbsp;nbsp;nbsp;这年头大众的观念还是日进斗金不如有个旱涝保收的铁饭碗。
nbsp;nbsp;nbsp;nbsp;杨爸说:“自卑作祟!”
nbsp;nbsp;nbsp;nbsp;“那老头肯定不会承认他自卑。所以我们看到的只有他拼命阻止李小光。”杨一名摇头,“也是小光的爹妈太怂。”
nbsp;nbsp;nbsp;nbsp;杨爸没好气道:“你以为大家都是你,牵着不走打着倒退!”
nbsp;nbsp;nbsp;nbsp;“我还不够听话?”杨一名不禁大声叫屈,“你要跟陈大勇——”
nbsp;nbsp;nbsp;nbsp;杨爸打断:“大勇是我儿子就不可能搬出去。”
nbsp;nbsp;nbsp;nbsp;杨一名语塞。他姐实在好奇:“李小光怎么了?让苏团团陪他,还给他带健力宝?”
nbsp;nbsp;nbsp;nbsp;“他好好的。”杨一名大概说一下李小光的计划,接着点出,“我们几个只有苏团团能经常吃到煎饼。每周末他堂姨或堂舅妈要从附近经过,都会留一点面给他做张饼。苏团团过去,李小光不用帮他姐研究煎饼里头放什么好吃,直接问他就行。”
nbsp;nbsp;nbsp;nbsp;杨爸爸不禁感叹:“团团真是个好孩子。”
nbsp;nbsp;nbsp;nbsp;杨一名本能想反驳,他习惯了顶嘴,而他一想因为苏团团乐于助人才会帮他补习,他才有机会考上大学:“那当然!他可是我朋友。”
nbsp;nbsp;nbsp;nbsp;杨爸爸装没听见。
nbsp;nbsp;nbsp;nbsp;话说回来,团团知道李小光他爷不待见他,他先去朱家。朱红伟陪他妈出去了,朱红伟的妹妹把李小光叫出来。
nbsp;nbsp;nbsp;nbsp;到公交车上李小光抢着买票,团团心安理得坐下。
nbsp;nbsp;nbsp;nbsp;俩人下了公交车又走十多分钟才到他姐夫家胡同口。李小光看到团团一脑门汗,让团团在路口树下等他。
nbsp;nbsp;nbsp;nbsp;李小光还没进去,他姐夫就出来,看到他愣了一下转身往家跑,边跑边喊:“小光来了!”
nbsp;nbsp;nbsp;nbsp;“我姐夫咋了?”李小光退到团团身边问。
nbsp;nbsp;nbsp;nbsp;团团把健力宝打开,给他一瓶,“等急了吧。知道去哪儿买人力三轮车吧?”
nbsp;nbsp;nbsp;nbsp;“知道。”朱红伟把买车和锅的地址都写下来,李小光把纸拿出来,“先买车,车离得远。”
nbsp;nbsp;nbsp;nbsp;团团看一眼把地址记下来就让李小光收起来。
nbsp;nbsp;nbsp;nbsp;健力宝还没喝完,夫妻俩拿着遮阳草帽挎着包出来。团团提醒他们攥着钱别松手,就和李小光在前面带路。
nbsp;nbsp;nbsp;nbsp;十点多,乘公交车先回来的李小光和团团到他姐夫家,李小光就根据朱红伟的纸条叫他姐夫的妹妹搅面糊、做酱以及洗生菜。
nbsp;nbsp;nbsp;nbsp;李小光的姐夫是首都市民,但他家接近城郊,建国前属于农村,房子是自家盖的,挺大,院子里种了很多瓜果蔬菜。李小光姐姐的婆婆一看他俩准备的这么全,特别高兴,又是切西瓜又是洗香瓜。团团吃饱了,老太太还去邻居家摘葡萄。末了指着门外,一脸可惜地说:“桃和柿子还没熟。赶明儿熟了,我给你们摘几筐。”
nbsp;nbsp;nbsp;nbsp;团团慌忙摇头:“吃不了这么多。”
nbsp;nbsp;nbsp;nbsp;“慢慢吃,大家分着吃。”老太太以前在家试过煎饼,就是跟卖的不一样。李小光他姐说叫他问问朋友咋和面咋做酱。老太太心说,这是秘方,人家能说吗。现在看到李小光直接把纸递给她闺女,老太太顿时觉着李小光厚道,他朋友更厚道。她说的“大家”就是包括朱红伟等人。
nbsp;nbsp;nbsp;nbsp;十一点十分,李小光他姐和姐夫终于回来。
nbsp;nbsp;nbsp;nbsp;老太太叫儿子儿媳进屋洗脸,她和丈夫把炉子和锅搬下来,老头点炉子,老太太把蒙了一层尘的煎饼锅刷干净。
nbsp;nbsp;nbsp;nbsp;一切准备就绪,李小光让团团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