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校的母单位在当时效益不错,Y校也获得了很多资金支持,拥有在当时算得上优秀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在Y校见到电脑教室(当时叫微机室)里一排排的电脑和音乐教室里用教棍点击就可以发出声音的电子黑板时的惊叹。
Y校是一所小学和初中在一起的学校,当年没有什么九年一贯制的叫法,各单位的子弟学校基本都是小学加初中的配置。
Y校也和其他的子弟学校一样,由于校舍和学生人数都有限,所以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
和父母一起在我们的新家过完春节,我即将开始在新环境的学习生活。
我是个有些内向的人,适应环境比较慢,对于即将到来的新生活,我的心中是紧张大于兴奋的。
怀着这样不安的心情,我迎来了在Y校报到的日子,也正是在我来到Y校的这第一天,我认识了江雪。
我走进五年级教室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已经来了,大家还是继续坐在上学期排定的座位上,所以我很自然地坐在了最后一排。
不时有同学投来好奇的目光,我也回以友好的微笑,但始终没有人来找我说话,以我当时的性格,更不可能鼓起勇气去接触别人。
好在班主任老师很快来到教室给大家办理报到手续,同学们不得不纷纷转过身去坐正,很难再有机会转头来看我。
等到所有人都报到完毕,就该发新学期的课本了。
好巧不巧的是所有的书在发到最后一排的我时都没有了,原来是教务科忘了这学期五年级会多一个人,发教材的时候少发了一套。
“陈阳!”班主任老师看着我叫我的名字,我很感激老师能这么快就记得我的名字,没有用“新来的同学”之类的称呼叫我。
我赶忙站起来,“去教材科再领一套教材。”老师看到我起身,就继续说道。
“好!”我边答应着边向教室门口走去,走到门口才想起来,我根本不知道教材科在哪啊。
我只得转身走到讲台旁,抬头问老师:“张老师,教材科是哪个办公室?”
还好,父母提前了解过Y校的情况,也告诉过我班主任老师姓张。
“嗯……你出门往左走……”张老师略一停顿,“江雪!你带他去吧。”
江雪?
我的第一反应是上学期的语文课上学的古诗,柳宗元的《江雪》,愣神间就看到一个瘦瘦的扎着马尾辫的女孩从座位上站起,微笑着走过来,对我说:“走,我带你去。”
“噢,好。”我呆呆地回答,虽然彼时的我对男女之情还完全没有概念,但毕竟对方是个长相标致的女孩,内向的我还是感到一些害羞和紧张。
我跟在江雪身后走出教室,她回头等了我一步,和我走到并排,大方地对我说:“我叫江雪,你是叫陈阳吧?”
我没想到这个女孩会主动找我说话,赶紧答道:“对,太阳的阳。”
“哦……太阳的阳……”江雪嘴里小声嘀咕着,便没有再多说什么。
Y校的校园很小,只有一栋教学楼,如果从正门的方向看,三层的教学楼呈一个倒着的U型,倒U型左边的一侧是各班的教室,每层三个年级,我们五年级的教室就在二楼左侧的中间位置;倒U型右边的一侧是老师们的办公室和一些行政科室,教材科就在一楼右侧的第一间办公室;倒U型顶部的圆弧一侧则是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音乐教室、微机室等特殊教室和厕所。
倒U型左边一侧的顶头处和圆弧一侧靠右边一点各有一组楼梯。
我们下了楼梯,很快就到了教材科。
看到办公室里坐着的老师,我正准备把一路上心里默念过好几遍的台词一股脑全部倾泻出来时,江雪抢在我身前喊了一声“报告!”
,我这才反应过来,刚才紧张地已经忘记进老师办公室要喊“报告”了。
我也小声喊了声“报告”,就跟着江雪走进了办公室。
没等我再开口,她就简洁又完整地叙述了整件事,于是很快我就抱着一大摞书和江雪走出了教材科办公室。
“重不重?我帮你拿点吧。”说着江雪就伸手来拿书。
虽然我当时还不到11岁,但毕竟也是个男孩,该有的自尊还是有的,我连忙躲闪着,嘴里说着:“不重不重……”
然而这些书着实是有些重的,再加上大小不一,让我的躲闪动作变得很迟钝,江雪飞快地拿走了上面的好几本书,抱在怀里,并回给我一个甜甜的笑容。
在以后的很多年里,我会无数次见到江雪的这个笑容,也会无数次地想起这个笑容。
如果按照爱情故事的发展,那必定是我和江雪从此便熟悉起来,从陌生变成朋友,从朋友变成恋人。
然而现实却不会如此发展,我和江雪在初中之前,完全就是普普通通的同班同学,还是话都没说过几句的那种。
而在我来到Y校第一天时的这番交流,竟成了我们在小学阶段说话最多的一次交流。
但我却很快地就了解了江雪,并不是我积极主动地想去认识她,而是周围的环境逼着我不得不去认识她,因为她实在是太优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