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钱指的是三通娱乐吊着,电影行业预期拉满,各种热钱涌入。
王常田正在干事业的时候,相比于随时能套现的华易,光鲜还在吃劲、爬坡阶段。
分析光鲜的年报,又盯着三通娱乐的闪瞎眼的票房报表。
怎么看自己的怎么寒酸。
纵使早已想着要捧大6新导演,用大6班底,但执行一直不是很顺利。
现在到了必须决断之时。
要不然光鲜以后只能搞行,没法去触碰风险最大,同时利润也是最大的制作领域。
王常田定下决心:“沈三通一部《狼牙》的利润,抵我们全年所有戏票房总和,还要多!告诉下面的人,别再拍那些‘伪文艺片’了!学学三通娱乐,大片做不了,但可以做《囧途》这样的喜剧,《李世民》这种民族大片。”
“谁反对,谁滚蛋!”
1月6日。
微博一个认证是北电教授的博主,痛心疾:“沈三通这是否定第五代导演的历史贡献!《红高粱》再有问题,也是中国电影国际化的里程碑!”
三通系微博平台氛围比较正常,立刻引来围观。
“这话不错,当年确实如此,但是现在呢?我们电影市场仅此于北美,全球第二,养不了老谋子吗,非要跪着拿奖。”
很多事拿在台面上讨论,糊弄不了人。
东大氛围是很宽松的,也没谁苛责张一谋。
相比于同生代那些导演,张一谋条件真的很一般。
父母没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
国内拿不到资源,走国际路线,再加上也保留了一层模糊,不是啪叽跪在地上。
哪怕明眼人,也理解,不过是求活是生活。
可现在,电影市场两百多亿了,名誉在身,资源不缺,还是捧臭脚,这就说不过去了。
北电教授也没法垄断电影和艺术的权威!
青年导演论坛。
类似的论坛很多,每个月都有很多,有事没事就组织开一个。
一群失意或者得意的导演聚在一块,一般来说得意的导演特别喜欢参加。
青年导演,再加上电影专家,讨论中国电影应该如何如何展,给中国电影把脉。
所谓青年,基本3o往上,4o岁5o岁的也有,毕竟拍电影是大后期工作。
最近两三年,出现了不少3o岁以下的电影导演。
往往成绩不错,特别爱装逼,每次都能和文艺学院派吵起来。
青年导演交流的会场,很容易成为了三通娱乐系,和文艺逼学院派的战场。
一般来说,文艺逼不堪一击。
因为他们主要诉求是要求国家强制“院线电影播放类型多元化”,要求财政补助建立和维持“文艺片院线”,要求直接拨款给“优秀电影人”。
然后不许过问题材、内容,给出的理由都是“不能让中国好电影死绝了”。
每次都能被三通娱乐系的导演喷死,一句话杀死比赛,用的是沈三通在《市》映礼的那句话“被包养谈什么独立人格”。
这一次,又吵了起来。
娄叶愤然拍桌:“岂有此理!沈三通眼里只有铜臭味,丝毫见不到人性和艺术。”
王然也拍了桌子:“你个被髪国电影商包养的蠢货,也配评价沈导!”
圈外人不懂,圈内人谁不知道娄叶的情况。
这个事娄叶自己觉得很光荣,也没想着隐瞒。
标榜为自己拍电影不在乎市场,有人付钱,自己搞的才是艺术。
要是有几个媒体复读,还真能迷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