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顺帝大笑一声,站起身来亲手把圣旨递给徐辞言,“此番一去凤安,山高路远,局势诡谲多变。”
“徐爱卿,”他颌首一笑,“知府还是权小了些,朕特封你为巡安监察御史,司两西互市、马政二事,若有令下,上下官吏,无可不从!”
钦差?!
徐辞言心底一惊,面上也泛起难以压抑的喜色来。
知府上头还有省官,有人压在上头,他要做起事来难免束手束脚,但是有了钦差的身份就不一样了!
至少,在互市和整顿马政两事上,他可称一声独一无二的主!
“臣多谢陛下隆恩!”
徐辞言双手高举过头捧起圣旨,清俊的面上笑意盈盈。
………………
二月初二,开放互市的消息就传了出去。
朝里掀起轩然大波,但几个重臣该知道的也都知道得差不多了,倒也没闹出什么乱子,各司按照章程,开始协办诸事。
只是年轻些的官吏对着那旨意瞥了又瞥,还是不免咋舌。
互市的地点,选在了凤安府。
而那新任的知府,正是日前从吏部离职引得众人津津乐道的徐无咎徐大人。
本朝最年轻的四品官员,一路顺风顺水高歌猛进,成为京官权臣之后,又毅然决然放弃权利,到犄角卡拉里任职知府,主理朝廷重事要事。
直到这时候,他们才从这人先前那层出不穷的高明手段和老油子一样的行事作风里面,看出点为国为民忠坚不移的决心来。
也是,能在文场上写出那般铿锵有力气贯山河的锦绣文章的人,岂能是庸于名利困于钱财的凡俗之辈?
一时间,朝野上下许多人对徐辞言的感观纷纷巨变,纵是碍于新考成法的风声对他颇有威信的老迂腐,也不得不赞叹一声。
少年英杰。
徐辞言倒是不知道他的风评一下出奇地好了起来,许是乾顺帝的意思,朝廷给他批的路假足有一个半月,大改之前的抠搜模样。
再加上他如今官身,出行可以坐官船行官道,比常人出行快上不少。
一个半月的时间,足够游山玩水地往凤安府去了。
徐辞言仔细想了想,趁着眼下局势还稳定,大手一挥,在去赴任之前,先回山南老家一趟。
家族观念极重,忠孝大过天的当下,他离乡赴考、出仕做官,忙于学业和公务,一直未能回乡尚且情有可原。
但眼下有了时间,又结婚成家,无论如何也是要回去祭祖一番了。
落个宗族不睦的名声可不是小事。
这事是早就说过的了,杨姝菱也没什么异议。
收拾好行囊之后,两人拜别林西柳,在徐出岫一脸咬牙切齿也想回去的表情里面,施施然踏上了南下道路。
杨姝菱心细,带的人手和物件都很是齐备,一部分先行往凤安府去,一部分随他们南下。
她身边原本的四个大丫鬟里,留了两个在京,另挑了碧桃、霞竹两个随行。
徐辞言看了看,这两个丫头都是杨姝菱养在城外庄子里的孤女,碧桃善医,霞竹会武,再加上剩下两个厨艺不错、会管事理财的大丫鬟,当真是顶级辅助
了。
还有他的身边也新来了几个随侍,对内管事的对外交际的,一应俱全。
这种衣食住行不用自己操心,只用躺着当个废物的日子实在太过美好。
官船平稳地顺运河而下,一路冬去春来日头渐暖,等徐辞言从糖衣炮弹里醒过神来,已经到了松阳府境内了。
从马车里探头望去,石秋一身常服,独身骑马站在十里亭外等着他。
“师兄。”见着了人,徐辞言眼睛一亮,三两下下了马车唤起人来。
一年不见,石秋瘦了很多,白净的面皮也晒得黢黑,但他双目明亮炯炯有神,看上去倒是更精神。
“不错,”石秋上下打量他两眼,大笑开来,“有官员的样子了。”
这么一算,两人眼下还算是同级,徐辞言好笑地摇摇头,转身将杨姝菱牵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