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宇
她捏着信纸的手微微颤抖,抬头望向窗外。操场上几个学生正在跳绳,笑声虽听不见,却被阳光镀上一层金色的轮廓。
回到单位已是中午。还没进门,就听见大厅传来争吵声。
一位中年妇女坐在轮椅上,怒吼道:“你们凭什么停我的慢性病补贴?我糖尿病打了十年胰岛素,现在突然说系统没记录?我连药都买不起!”
前台工作人员一脸无奈:“大姐,系统显示您去年未完成年度资格认证,按规定自动冻结待遇。”
“认证?我瘫在床上怎么认证?你们发的那个APP我儿子都不会用!社区也没人来通知!这不是逼人等死吗!”
林小满快步上前,蹲在轮椅旁,握住女人冰冷的手:“阿姨,我是林小满,您先别急,这事我们一定解决。”
女人泪如雨下:“我不是不想活,我是怕拖累孩子啊……”
林小满立即调出后台数据,发现该患者确实因行动不便未能人脸识别认证,且所在社区协管员疏于上门服务,导致系统误判为“失联人员”。
她当场下令恢复待遇,并责令技术科开发“容缺办理+家属代办+视频确认”绿色通道。同时,在全区启动“清盲行动”:针对高龄、残疾、独居等特殊群体,实行“每月主动联络+每季上门核查+每年集中补办”的服务机制。
当晚,她在日记本写下:
**1991年12月23日,阴转晴。
今日处理异常冻结事件七起,全部源于‘自动化冷漠’。
技术不应成为推诿的借口,流程不能代替人心。
真正的服务,是在机器说‘否’的时候,有人敢站出来说‘等等,让我看看这个人是谁’。**
三天后,国家医保局来电,邀请她参与制定《特殊人群医保服务国家标准》起草工作。与此同时,《南方都市报》跟进报道“智能审核背后的遗忘角落”,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然而风暴也随之而来。
某晚加班至深夜,她正准备离开,保安老王匆匆跑来:“林医生,有人往你车上泼油漆!”
她冲到停车场,只见自行车座已被黑色油污覆盖,车筐里塞着一张打印纸,上面只有五个加粗黑体字:
**“适可而止。”**
监控显示,两名男子驾驶无牌摩托车作案后迅速逃离。警方立案调查,但线索中断于城郊一处废弃修理厂。
第二天清晨,她依旧骑着那辆沾满污渍的自行车上班。路过菜市场时,卖鱼大嫂悄悄塞给她一把葱:“林医生,我家闺女上个月靠你开的绿色通道续上了药,你要撑住,我们都看着呢。”
到了单位,门口竟站着十几位老人,有拄拐的,有坐轮椅的,还有抱着孙子的母亲。他们一句话不说,只是默默围成一圈,把她护在中间走进大楼。
那一刻,她忽然明白:有些人想让她害怕,却忘了,当千万普通人选择站在你身后时,恐惧便失去了力量。
一个月后,国家标准初稿完成。其中明确规定:
-对重度残疾、失能老人实行“免认证延续待遇”制度;
-建立“亲属代办+视频核验”双通道机制;
-所有线上服务平台必须配备语音导航与简易模式;
-每年开展“回头看”专项行动,重点排查待遇异常终止案例。
草案公示当天,评论区刷屏:
>“我妈八十岁,不会用手机,终于不用怕断药了。”
>“我妹妹脑瘫,这条政策救了我们全家。”
>“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
而此时,林小满已踏上前往西北牧区的列车。这一次,她带着新研发的“移动参保终端箱”,内置离线数据库、指纹识别仪和卫星通信模块,可在无网环境下现场完成全流程办理。
高原寒风刺骨,帐篷里呵气成霜。七十多岁的牧民巴特尔颤抖着手按下手印,他的妻子患肺心病多年,过去每次看病都要翻山越岭一百多公里,如今终于有了自己的电子档案。
临别时,老人捧出一碗热腾腾的奶茶,用蒙古语说了一长段话。翻译低声告诉她:“他说,你是草原上的晨星,照亮了黑夜中最冷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