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给你家主子将药拿来。”胤祺顾不上计较如何一觉醒来换了地方,也顾不上细察醒来时瞧见黛玉,心里头无限的欢喜,只一心关注者黛玉手上的红痕。
黛玉抬起手,阻止了胤祺的动作,她从胤祺这下意识的动作中,感受到了与蒙古人相处也是危机四伏,不然胤祺不至于如此警惕。
“不过是看起来吓人罢了。”黛玉转了转手腕,给胤祺示意她的手腕并未受伤,无需抹药,随后将手轻轻地搭在胤祺忙碌的手上,盯着胤祺的眼,欲言又止,好半天,直到她将自己的眼睛憋红,也只吐出“你仔细些”几个字。
旁的,也不必多言。
胤祺心中滚烫,他一使力,将黛玉拉过,躺到她的怀里。
黛玉闻着浓重地酒气,小巧的鼻子皱起,她撑着胤祺的胸,与他拉开距离,嗔怒道:“又耍什么酒疯。”
胤祺却只笑着,他轻柔地摩挲着黛玉的手腕,满心满眼都是心疼,小心地将手腕抬起,轻柔地吻如蝴蝶飞舞,在黛玉腕上一碰立即离开。
“你放心,我一定会平安回来。”
胤祺盯着黛玉的眼,说得格外认真。
黛玉被那黝黑的眼睛盯着,回想起手上那湿热的触感,耳后红成一片。她强迫自己保持镇定,将手中帕子扔到胤祺身上:“既然已经醒了,就自己收拾干净。”
胤祺忙起身,浸湿帕子,将头脸手脚都擦了一遭,又换上干净衣裳,闻着身上酒气已经去了九成,却仍然怕熏到黛玉,依旧躺在外头的踏上,哄着黛玉躺到床上睡觉。
榻和卧床隔得并不如何远,也已深,一夜折腾下来,黛玉早已困顿连连,不过是担忧着胤祺,让她强撑着没有睡着,此时她心事放下,躺在柔软的蝶恋花被褥里,闻着供桌上摆在的佛手香味,很快陷入了梦乡,在梦里好似还有蝴蝶在不断翩跹。
胤祺躺在榻上,昏昏欲睡,听着黛玉清浅的呼吸,回忆起黛玉手上肌肤的嫩滑,后知后觉的红了脸。
风也不语,只有月亮挂在天空,照着这对有情人。
一夜好眠,次日,胤祺再醒过来,已经是神清气爽,心情大好的胤祺决定放过舞文和弄墨自作主张之事,只傻笑着等着黛玉起身。
黛玉嘤咛一声,从美梦中醒来,见到的正是已经洗发擦身,刮了胡子,换了新衣的胤祺,只见眼前人神采奕奕,精神焕发。
黛玉一见着胤祺盯人的灼灼目光,瞬间便想起夜里发生的事情,她红了脸,勉强镇定地看着胤祺,胡乱说了几句话。
尽管听出了黛玉这几句话都没走心,胤祺也不在意,他依旧认真的一句一句回了黛玉的问话,并在之后的日子里,与黛玉相处时间更多,不仅与黛玉说着家常闲话,看着黛玉处理家事,更是挥退了下人,与黛玉交代着即将到来的战役。
从准噶尔的地理位置,到他们的风土人情,再到准噶尔、大清与鄂罗斯三者复杂的关系,与黛玉说明,为什么这场战争非打不可,甚至就连准噶尔与大清的兵力对比,胤祺都细细与黛玉分析过。
除了此次战争具体如何行兵布将之外,旁的事情黛玉都知晓的差不多了,这竟然奇妙的安抚了黛玉几分,比起战争的残酷,未知才是最可怕的。
等到黛玉终于将局势了解的七七八八,京中的队伍也已经集结,准备向准噶尔开拨。
康熙亲自率阿哥们前往,唯独留下皇太子监国。
第179章出征
康熙三十五年的二月三十日,在祭过天地之后,大军从京城出发。
沿途的道路两旁站满了京中百姓,有看热闹的,为森严的队伍而欢呼,也有为亲人送行的,抹着眼泪追着往前跑,恨不能随着送到边疆。
过了正午,康熙骑着马出了德胜门,正是春日好时光,城外路旁盛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虽不甚名贵,瞧着一片欣欣向荣。
康熙大喜,只觉着这是上天都在暗示,此次出征,必将大获全胜。
“吁”,勒住马,康熙示意送驾出城的太子止住,淡淡说道:“止步吧,京中便交给你了。”
在康熙看不见的背后,太子低垂的脸上,神色扭曲,既有对康熙的不舍,又有对康熙出征的担忧,更多的是,对掌握监国大权的狂喜。
他翻身下马,眼含热泪地磕了个头:“皇阿玛,您放心,儿子必定不让您失望。”
康熙定定地看着英姿勃发的太子,眼中闪过几分异样,却也并未多语,他点点头,一挥马鞭,一马当先,率着众将士跑了出去。
金色的盔甲被正午的阳光照相得闪闪发亮,头盔上的红缨上下晃动,野心勃勃的帝王奔赴远方。
胤祺等几个阿哥,匆匆下马向太子行礼,随后又翻身上马,向康熙离开的方向奔去。
随后是将领,士卒,黄沙被马蹄和士卒跑得高高扬起,没多久,整个路上只见着尘土飞扬。
直到出行的大军远远消失在天际,太子才拍了拍沾满黄沙的衣裳,转身离开。
眼中是再不压抑的踌躇满志和意气风发。
此次出征,依旧是分为三路大军,康熙亲率中路军自京城出发,经过独石口,顺着克鲁伦河上游北上。
另外两路大军从八旗中精心挑选了骁勇善战之人作用统帅,东路军由萨布素统领,沿着兴安岭,堵住噶尔丹东边的逃脱之路,西路军由费扬古负责,前往昭莫多,设下埋伏等着噶尔丹的到来。
费扬古率领的西路军,已经于二月十八日启程,而萨布素率领的东路军,将在四月出发,这日出发的,便只有康熙亲自率领的中路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