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红楼之黛玉长嫂 > 187第 187 章(第1页)

187第 187 章(第1页)

六月的暑气尚未全然蒸腾,晨风却已带着灼人的预兆拂过长安城头。黛玉醒来时,天光正从窗棂间斜洒进来,映在案上那封未干的家书上,墨迹如泪痕般沉静。她抬手揉了揉额角,昨夜梦中父亲的身影仍清晰可辨,仿佛他真站在庭院老梅下,手持《春秋》轻声诵读。那一句“玉儿,你做得很好”,竟比万民称颂更令她心头一颤。

紫绡端着铜盆进来,见她已醒,忙道:“姑娘莫起身太急,昨夜睡得晚,今早还要去书院主持结业礼呢。”黛玉点头,由她伺候梳洗。镜中人面色略显苍白,眼底隐有青影,可双眸清明如秋水,不染尘埃。她望着自己,忽而一笑:“我这模样,倒像是庙里供着的观音,只差个净瓶杨柳了。”

紫绡抿嘴:“可不就是活菩萨?前日城南贫户人家给孩子取名‘念林’,说是托您的福才免了盐税重赋。”黛玉摇头:“名字是父母给的命,我岂敢居功。”话虽如此,心中却暖。她知自己所行之路荆棘遍布,但只要有人因她而多一口饭吃、少一分冤屈,便值得走下去。

辰时初刻,明慧书院门前已是人头攒动。三十名结业生身着素青布衣,发髻整齐,立于台阶之上,神情肃穆。百姓围聚两侧,有送香囊的孩童,有含泪的老妪,更有几位曾被贾府逼租夺田的农夫,特地赶来磕头致谢。周砚之早已候在一旁,见黛玉到来,递上一柄竹骨扇:“今日日头烈,别累着。”

她接过扇子,缓步登台。台下三千目光齐聚于她一人身上,无声胜有声。她站定,声音不高,却字字入耳:“你们是我亲手教出的第一批学生。这一年来,你们学算术、识律条、读政典、练公文,不是为了嫁得好人家,也不是为了光宗耀祖??是为了有一天,能挺直脊梁走进衙门,对那些欺压百姓的官吏说一句:‘此账不对,我要查!’”

台下一片寂静,继而响起低低的啜泣与掌声。

“我知道你们中有孤儿,有卖身为婢后逃出火坑的女孩,也有因家中无男丁而被族亲夺产的弱女。可今天,你们不再是任人宰割的蝼蚁。你们是朝廷正式任命的助理账房与巡检使,拥有查阅文书、稽核赋税、直报肃贪院之权。若遇阻挠,只需亮出腰牌,背后站着的是律法,是百姓,是我林黛玉!”

最后一句话落下,全场轰然动容。一名瘦小女子扑通跪下,哽咽道:“先生……我娘死前跟我说,女子读书没用。可我现在想告诉她,女儿也能断案理政!”

黛玉走下台来,亲自扶起她,凝视其眼:“你说得对。我们不是要模仿男子掌权,而是要让权力回归公正本身。你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粒火种。待你们散往州县,便是燎原之势。”

仪式毕,三十名女子列队而出,每人怀中抱着一本题字的《贞观政要》,肩披红绸,宛如出征将士。百姓夹道相送,焚香燃纸,呼喊声震彻街巷:“林先生万安!”“愿诸位姑娘清廉一生!”

黛玉立于门前石狮旁,目送她们远去,久久未语。周砚之轻声道:“你在看什么?”

她答:“我在看未来。”

午后归府,刚坐定,张越匆匆而来,神色凝重:“姑娘,西北急报??甘州知府李崇文昨夜暴毙,首级悬于城楼,墙上血书八字:‘贪官偿命,血债血偿’。”

黛玉霍然起身:“何时之事?”

“昨夜三更。守城军卒发现时,全城戒严。据查,李崇文案发前正被肃贪院调查,涉嫌勾结商贾虚报边饷,涉案银两逾百万。”

慧空闻讯亦至,捻珠低语:“此事蹊跷。若为私仇杀人,何必留名示众?若为义举,又怎会以暴制暴?恐有人借机搅乱朝局。”

黛玉踱步良久,忽问:“李崇文家中可有人幸存?”

“妻儿皆被软禁府中,未受牵连。但其幕僚陈修昨日失踪,此人精通刑名,曾任刑部主事,三年前因弹劾权贵贬谪西陲。”

“陈修……”黛玉眸光微闪,“我记得他。当年他曾上疏揭露兵部克扣军粮,反遭诬陷流放。此人刚烈,极可能走上极端。”

周砚之皱眉:“若真是他所为,虽动机可悯,但手段已违国法。若不开追缉,恐开私刑先例;若大肆搜捕,又寒了天下清流之心。”

黛玉闭目片刻,提笔疾书两道命令:其一,命甘州按察使封锁现场,详查李崇文死因及陈修行踪,严禁株连家属;其二,拟奏疏一道,请皇帝下诏昭告天下:“凡有冤不得申者,可赴肃贪院鸣鼓直诉,三日内必受理。然擅杀官员者,纵有苦衷,亦依法论罪。法不可废,情可悯,然秩序不容践踏。”

写罢,她抬头道:“我们要让人知道,正义不必靠刀剑实现。只要制度尚存,门便未关。”

三日后,消息再传:陈修在祁连山中被捕,拒不反抗,唯求面见黛玉。皇帝特许押解进京,交由肃贪院审讯。

堂上烛火通明,陈修白衣褴褛,须发凌乱,眼中却燃着不灭之火。他直视黛玉:“你可知我在甘州亲眼看见什么?五千边军冬衣不足,冻死者百余人,而李崇文府中姬妾犹穿貂裘赏雪!他贪的不只是银子,是将士的命!”

黛玉平静回应:“我知。此案卷宗已在核查之中,不出半月即可定罪下狱。你若等得,他必伏法。”

“等?”陈修冷笑,“我等了整整三年!从京城等到朔州,从朔州再贬甘州。每一次申冤,换来的是贬谪、毒打、家人离散!你说的法,在权贵面前不过一张废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