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进一步巩固了朱樉在北境的政治基础,使他能够在关键时刻掌控局势。
李鸿启程前往京城后,朱樉并未闲着。
他一边继续加强军事准备,一边也关注着朱棣大军的动向。
根据密探的回报,朱棣大军已经开始向京城发起进攻,但京城守军顽强抵抗,暂时挡住了叛军的攻势。
“殿下,太子妃差人送来了一封密信。”
一日,亲兵前来禀报。
朱樉有些惊讶:“太子妃?你是说大哥的遗孀?”
亲兵点点头:“正是。送信的人说,这是太子妃冒险送出的密信,事关重大。”
朱樉立即命人将送信人带到自己的书房。
这是一位中年妇女,看起来像是太子府的老仆。
她跪地行礼后,从怀中取出一封密封的信件。
“殿下,这是太子妃托老奴带来的密信。太子妃说,此事关乎社稷安危,请殿下务必亲自过目。”
朱樉接过密信,仔细阅读起来。
信中,太子妃详细描述了朱元璋驾崩后的朝中情况。
据她所知,朱元璋临终前,确实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并命他继承皇位。
朝中大多数大臣也支持朱允炆即位,以维护正统血脉。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朱允炆虽然聪慧,但缺乏政治经验。
他过于依赖几位重臣,尤其是黄子澄和齐泰,这两人虽然才能出众,但也过于刚愎自用,得罪了不少人。
更危险的是,朱棣已经开始向京城施压,一方面发动军事进攻,另一方面也暗中拉拢朝中大臣和宫中人员。
有传言称,他已经收买了一些禁军将领,准备里应外合,攻破京城。
“殿下,若朱允炆真的如此弱势,北京有可能落入朱棣之手。”
薛忠分析道,“朱棣若成功篡位,殿下的处境将极为危险。”
陈德也表示忧虑:“殿下,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若朱棣真的攻破北京,整个局势将完全失控。”
朱樉沉思良久,最终做出决定:“传我军令,全军做好南下准备。同时,派人联系王勇,让他的飞龙骑做好接应的准备。”
“殿下是要南下勤王了?”
陈德惊喜地问道。
朱樉摇摇头:“还不是时候。我需要等李鸿从京城回来,确认朝中的真实情况。同时,也要观察朱棣的动向,寻找最佳的介入时机。”
就在朱樉和心腹们商议对策的时候,一位疲惫不堪的信使匆匆赶到,带来了李鸿从京城发回的最新情报。
“殿下,李大人命属下火速传信,说情况危急!”
信使跪地禀报。
朱樉连忙接过信件,仔细阅读。
信中,李鸿以极为紧急的语气报告,朱棣大军已经开始猛攻京城,而城内守军的抵抗越来越弱。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传言称,朱棣已经收买了一些禁军将领,准备从内部打开城门,迎接他的大军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