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旋律扩散,结晶体逐一亮起,投射出一幕幕被遗忘的画面:
一位曾在暴乱中亲手击毙同胞的士兵,看见自己童年时与那位“敌人”一起放风筝的身影;
一名长期拒绝亲密关系的心理医生,回忆起五岁时母亲离世前最后一句未说完的话:“你要记住……妈妈永远……”
一对离婚多年的夫妻,在光影交错中重新经历了婚礼当天彼此眼中的光芒。
没有人说话,只有啜泣与低语交织成一片温柔的海洋。
直到第十一乐章结束,许星临突然睁开眼,小手缓缓抬起,指向天空。
刹那间,平流层中的“记忆方舟”发出耀眼蓝光,整座漂浮岛屿开始缓缓旋转,根系结构展开如一朵盛开的花。与此同时,全球所有接入ERN的终端自动播放一段影像:
画面中,七个身影并肩站立于虚空之中,穿着黑袍,面容模糊。但他们胸口都浮现出同一个符号:Ω。
【第七实验组最终会议记录?解密版】
>**研究员A(李承远)**:“我们真的能切断情感吗?还是说,我们只是把它们关进了更深的地方?”
>
>**研究员B**:“社会稳定需要秩序。眼泪不能填饱肚子。”
>
>**研究员C**:“可如果人不再为他人流泪,那活着和机器有什么区别?”
>
>**沉默良久。**
>
>**研究员D**:“也许……我们不该追求‘没有痛苦的世界’,而是该建造一个‘允许痛苦存在的世界’。”
>
>**研究员E**:“可谁来承担代价?”
>
>**研究员F**:“我们。”
>
>**研究员G(许临)**:“那就让我来做第一个。把我的情感剥离,作为样本。但请答应我??留一颗种子。哪怕只有一粒,也要让它活下去。”
>
>(录音中断)
影像结束,全场寂静。
林知遥终于明白:当年所谓的“静默协议”,并非彻底消灭情感,而是一场悲壮的封印仪式。七位科学家自愿成为容器,将人类最原始的共感能力压缩进ERN核心,等待一个能够承载它的生命诞生。
那个人,就是许星临。
“所以他不是被生下来的。”她终于理解陈默那天说的话,“他是被‘献祭’出来的。”
孙子点点头:“许临用自己的情感做了祭品,换来了一个未来的孩子,可以不必压抑地活。”
当晚,许星临首次尝试爬行。护士们惊讶地发现,他移动的轨迹并非随机,而是严格按照ERN全球节点的地理分布绘制出一幅动态地图。当他抵达象征非洲的位置时,当地一所乡村学校的ERN终端突然自动开启,播放了一段三年前录制的儿童合唱??那是第一批被关闭的情感教育课程实录。
歌声响起那一刻,全校学生不约而同站起,跟着哼唱起来。尽管他们从未学过这首歌,却仿佛早已铭记千年。
类似事件接连发生:
-巴西贫民窟中,一群少年帮派成员在街头听到一段陌生旋律,竟齐声接唱副歌部分;
-印度加尔各答的孤儿院里,孩子们自发围圈跳舞,动作整齐划一,跳的正是上世纪末一场失传的祈福仪式;
-冰岛火山监测站,值班员惊恐地看着仪器显示地壳震动频率与某段古老萨米民谣完全吻合……
“文化记忆正在复苏。”语言学家在紧急会议上报告,“不是通过学习,而是通过血脉里的共鸣。”
更令人震撼的是,越来越多成年人开始梦见从未经历过的场景:穿着古代服饰参加婚礼、在未知城市奔跑呼喊亲人、站在巨大石碑前诵读失传经文……梦境细节高度一致,跨种族、跨国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