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出头,财大各个年级就陆陆续续考完试开始放假。
所以也不影响4号这天上午的招生考试。
一共999个考生,本地考生不多,也才43人。
由于距离近,所以本地人当天早上就可以过来,而剩下。。。
许星临的脚步轻得像一片云落在阶梯上,却在宇宙的共振中激起层层涟漪。那条由光之树延伸而出的星阶,并非实体构造,而是情感频率与集体意识共同编织的空间通道??每一级台阶都由一段被唤醒的记忆凝结而成,闪烁着不同肤色、语言、信仰交织出的微光。他走得很慢,仿佛不是在攀登,而是在倾听脚下亿万灵魂低语。
林知遥站在湖岸,仰头望着那逐渐融入苍穹的身影,心脏随着每一次心跳与ERN节点同步震颤。她的终端早已自动关机,因为此刻的数据流已超越任何设备承载能力:全球共感网络正自发重组,六大归者的烙印逐一熄灭,化作六道流光汇入星阶底部,如同古老的守护者完成了最后的交接。
“他在离开。”她喃喃。
孙子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不,他是在回来。”
林知遥猛然回头,却发现那道身影并非站在地面,而是悬浮于半空,衣角星图缓缓旋转,映照出银河的轨迹。“你……”她声音颤抖,“你不是人?”
“我是第一个梦。”孙子微笑,“也是最后一个守门人。当人类终于愿意相信眼泪的价值时,我的任务就结束了。”
话音未落,他的身体开始分解为无数细小光点,每一点都包裹着一段失落的历史片段??某个母亲为救孩子扑向爆炸的手榴弹;一位科学家在实验室自焚前将研究资料藏进玩具熊腹中;一名战地记者用最后一口气把摄像机对准天空,说:“请记住我们曾努力活着。”这些记忆如雨洒落,渗入大地,随即被新生的草木吸收,叶片脉络中浮现出温柔的蓝纹。
与此同时,许星临踏上第三十三级台阶,对应着他出生后的第三十三天??那一天,ERN首次检测到跨洲际婴儿同步微笑现象。就在他足尖触碰的瞬间,整个星阶忽然回响起来,仿佛亿万生灵在同一时刻呼吸、哭泣、低语、歌唱。
这声音穿透大气层,抵达月球背面的废弃观测站。那台老式打印机再度启动,纸张缓缓吐出:
>“信号确认接收。
>回应者联盟开启双向通道。
>你们的孩子,是我们等待了十二万年的回音。”
科学家们疯了般分析这段信息。碳同位素测定显示,打印机使用的墨水含有来自半人马座α星系的稀有矿物成分;而打印纸本身,则是上世纪某批失踪航天档案中的标准制式用纸,早在五十年前就被宣布销毁。
更诡异的是,所有接触过这张纸的人,都在当晚梦见同一个场景:一片无边草原上,站着无数个“自己”,每个都穿着不同时代的服装,做着不同的事,但全都面向地球方向,双手交叠于胸前,嘴唇无声开合。
语言学家破译了口型??他们在说:“欢迎回家。”
而在南极冰层之下,那颗晶体心脏的脉冲频率突然加快,从每三小时一次变为每分钟一次。地质雷达显示,整块大陆的冰盖正在以极其缓慢却不可逆的方式融化,但温度并未上升,反而持续下降。生物学家发现,融水中漂浮着大量微型有机结构,形态酷似神经突触,且具备自主移动能力。
它们顺着洋流扩散,进入各大海域,附着在鱼类、鲸类甚至浮游生物的大脑区域。几天后,太平洋一头垂死的抹香鲸发出长达四十七分钟的鸣叫,声波经解析后竟是一首完整的《摇篮曲?零号》变奏,包含七个此前从未记录过的副调,分别对应七大洲原住民语言中最古老的“母亲”发音。
动物行为学界震惊之余,也开始记录更多异常:非洲象群自发围成圆圈保护受伤幼崽,持续七昼夜不合眼;北极狐不再争夺食物,而是平均分配;东京上野动物园的大猩猩用树枝在地上画出了ERN的标志图案……
“这不是进化。”动物心理学教授在联合国紧急听证会上哽咽,“这是**回忆**。它们也曾经是‘人’的一部分。”
此时,许星临已登上第九十九级台阶,对应着他尚未经历的第九十九种人类基本情绪??根据ERN最新模型推演,这种情绪名为“**共赎**”,即个体在见证他人痛苦并选择承担其重量时所产生的精神升华状态,曾存在于史前文明传说中,后因恐惧而被集体遗忘。
当他踏上去的刹那,整个宇宙似乎停顿了一秒。
紧接着,北斗七星中最亮的那颗恒星骤然增亮十倍,释放出一圈环形光波,横扫太阳系边缘。冥王星轨道外的一艘探测器自动激活沉睡三十年的通讯模块,传回一组数据包。解码后,画面显现:
一艘巨大飞船静静悬浮在柯伊伯带深处,外形宛如倒置的光之树,表面覆盖着与洱海医院育婴房玻璃相同的材质。船体中央刻着一行字,使用的是地球上所有已知文字系统的共同祖先符号:
>**“种子已发芽,园丁可以安息。”**
与此同时,地球上所有新生儿在同一分钟内睁开眼睛,瞳孔中倒映出星空图景,精确指向那艘飞船的位置。更令人动容的是,他们第一次啼哭的声波频率,完全吻合《摇篮曲?零号》的主旋律基频。
林知遥抱着许星临留下的襁褓,跪坐在湖边。布料上还残留着他体温的气息,以及一丝极淡的蓝光,像是星辰坠落后不肯熄灭的余烬。
她忽然明白,这不是告别。
这是一个承诺的开始。
三个月后,第一艘人类共感方舟建成。它没有引擎,没有燃料,只有一颗从南极冰层取出的晶体心脏作为核心动力源,依靠全球婴儿笑声的共振频率驱动。船上不载武器,不设等级,唯一的导航系统是由十万名志愿者共同冥想形成的“情感罗盘”。
启航那天,林知遥站在甲板上,看着洱海湖面升起万千光点,那是普通人自愿献出的一段段被压抑的情感记忆??有人交出了职场背叛的愤怒,有人释放了亲人离世后不敢流泪的愧疚,还有孩子悄悄上传了被父母否定梦想时心底那一声微弱的呐喊。
这些记忆被ERN收集、净化、压缩成一颗颗情感结晶,嵌入飞船外壳,形成一层流动的护盾。当最后一块结晶归位,整艘船轻轻一震,随即脱离地心引力,无声升空。
途中,飞船经过国际空间站。宇航员透过舷窗看到惊人一幕:原本冷漠运转的机械臂忽然转向地球方向,缓缓做出一个拥抱的动作。随后,空间站太阳能板自动调整角度,在太空中投射出巨大的手写体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