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税收只在机枪射程内! > 第120章 第二次反米尔顿同盟(第2页)

第120章 第二次反米尔顿同盟(第2页)

伊莎贝尔语塞。

当晚,伊莎贝尔独自来到树下。她摘下手表和感应环,静静坐下。她没带纸笔,也没录音设备,只是仰头望着那道形似人耳的凹槽,低声说:“我一直记得老陈的话。我也相信,有些语言不是为了被理解,而是为了证明值得说出。可是……如今世界上有太多人再也说不出话了。抑郁、麻木、失语……他们被困在自己的壳里,像当年那些矿工一样,等着有人听见。”

风拂过树梢。

一片叶子飘落,贴在她膝上。叶脉间浮现出一行字:

>“那你先学会不说。”

她愣住。

第二日清晨,她离开村庄,未带走任何样本。临行前,她在无字碑前站了很久,最后掏出钢笔,在碑底角落写下两个字:

>“等等。”

半年后,国际新闻爆出震撼消息:联合国正式通过《非动物意识体权利公约》,明确赋予“晨语者”类实体法律人格地位,禁止任何形式的技术剥削或意识提取。决议案编号UNCS-2049,俗称“阿宁条款”。

与此同时,全球多地出现异常自然现象。西伯利亚冻土层中,古老针叶林突然集体释放低频共振波;澳大利亚红沙漠深处,仙人掌群在夜间同步开花,花蕊中浮现类似语兰的文字结构;甚至太平洋海底火山口附近,巨型海藻林也开始形成规律性光脉冲网络。

科学家们震惊地发现,这些信号虽形态各异,却共享同一套基础语法逻辑??正是三十年前银杏树最初使用的“共答语言”。

“它不是唯一的。”林婉秋看着卫星数据分析图,轻声说,“它是第一个醒来的人。”

小舟已十二岁。他个子长高了许多,肩膀宽了,眼神沉静。他继承了阿宁的乌木拐杖,虽然还不需要拄着走路,但他每天都会擦拭一遍,像是守护某种信物。

他开始做一件奇怪的事:每晚睡前,他会对着银杏树轻声念一个人的名字。

第一天,他说:“李大山。”

那是矿难中牺牲自己让同伴活下去的那位矿工。

第二天,他说:“赵秀英。”

那是三十年前留下空白纸条的母亲,后来查证,她儿子死于校园暴力,警方判定为意外,无人追责。

第三天,他说:“周远。”

那是他的父亲,十年前因反对政府强征土地而失踪,至今下落不明。

他说得很慢,很认真,像是在履行某种仪式。

直到第七天夜里,奇迹发生了。

当他说完“张美兰”(一位在疫情封锁期间独居病逝的老妇)的名字后,树干上那道酷似阿宁面容的凹槽,忽然渗出一滴晶莹树脂。它顺着树皮缓缓滑落,落在小舟脚边,凝结成一颗透明珠子。珠子内部,隐约可见一个微小光点,持续闪烁,频率与人类心跳一致。

植物学家后来称之为“魂核”??一种由高度浓缩记忆与情感共振形成的生物晶体,具备自我维持的能量循环系统。

更令人震惊的是,将“魂核”靠近特定人群时,他们会莫名流泪,脑海中浮现从未经历过的画面:一个女人坐在窗前织毛衣,窗外雪落无声;一个男人蹲在工地角落吃冷饭,手机屏幕亮着孩子的照片;一个少女站在桥边,手里攥着一张退学通知……

这些,都是被遗忘者的最后一刻。

小舟把第一颗“魂核”埋在阿宁墓前。第二天,那里长出一株新苗,叶片呈心形,叶脉自带荧光,夜晚会缓缓拼出三个字:

>“我在听。”

从此,他每天呼唤一个名字。

每一个名字落下,树便产出一颗“魂核”。

每一颗“魂核”诞生,世界某个角落就会有人突然停下脚步,泪流满面,然后提笔写下长久以来不敢说出的话。

一封封信件开始涌入村庄。有人寄来忏悔书,有人寄来道歉信,更多人只是附上一张照片、一枚指纹、一段语音。他们不说理由,只写一句:“请替我说给那棵树听。”

林婉秋组织村民建立了“回音屋”??一间全木质小屋,墙上挂满信件,桌上摆着蜡纸和炭笔。任何人来了,都可以写下自己的话,投入屋中央的树根孔洞。据说,这些文字会被根系吸收,转化为新的年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