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予绮眼眶有点发热,嘴硬道:“少来这套感人的话,谁稀罕你表扬。”
“你不稀罕,我稀罕。”陈默认真地看着她,“没有你们,这个项目根本推不动。公众人物的身份、你们的影响力、你们的专业能力……缺一不可。这不是我在帮你们找事做,而是你们在帮我完成一件有意义的事。”
房间里再次安静下来,但气氛已完全不同。
第二天清晨六点,慈善基金官网正式上线。首页赫然挂着一则公告:
【“逆光行动”正式启动】
我们关注每一个在黑暗中挣扎的灵魂,无论性别。
即日起,面向全社会征集家庭暴力男性受害者案例,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干预、医疗救助及职业技能培训一站式服务。
同时发起#听见沉默#话题挑战,邀请公众分享身边的真实故事。
短短三小时内,微博热搜爆了三条相关词条:#中国每7。4秒有一位男性遭家暴#、#原来男人也会被家暴#、#逆光行动#。
各大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南方周末》发布深度调查文章《被忽视的伤痕:男性家暴受害者的生存现状》;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转发基金宣传片,并配文:“保护弱者,不分性别。”
与此同时,陈默团队秘密启动纪录片拍摄。第一站,便是位于西南山区的一处隐蔽庇护所。
大巴车颠簸了整整十个小时才抵达目的地。这里曾是一所废弃小学,如今被改造为临时安置点,收容了二十多名逃离家庭暴力的男性及其子女。
镜头缓缓推进:一位三十出头的男人坐在床边,低头给五岁的女儿扎辫子。他的右耳缺失了一块,左脸有明显疤痕。小女孩乖巧地坐着,时不时抬头甜甜地叫“爸爸”。
这是程勇,原某县城中学教师。因拒绝妻子索要工资卡密码,遭对方纠集亲属围殴致残,妻子甚至威胁要带走孩子,“除非你签自愿放弃抚养权协议”。
采访中,程勇声音平稳,几乎没有情绪波动:“刚开始我也反抗过,报警四次,每次警察来了都说‘家务事调解为主’。最后一次,我把伤情鉴定书递上去,民警笑着说‘你一个大男人,至于吗?’”
摄像机停了,陈默走上前,递上一杯热水。
程勇抬头看他:“您是导演?听说您要拍片子?”
“嗯。”
“能不能……不要用真名?我不想我妈知道。她一直以为我在外地教书,过得很好。”
陈默沉默片刻,点头:“可以。但我们希望更多人听到你的声音。”
“那就请您帮我问一句??”程勇望着远处群山,“为什么社会总觉得男人就必须坚强?就不能疼?不能哭?不能怕?”
这句话被完整收录进了纪录片第一章《裂痕》。
回到城市后,基金会的工作全面提速。每周二下午成为固定“公益日”,女人们轮流前往各地庇护所、社区服务中心开展活动。
张予绮真的开了“防身术课堂”,教受害男性基础格斗技巧,口号是:“你可以选择不还手,但必须有能力保护自己。”
赵莉影组织了一场“形象重塑工作坊”,帮长期遭受精神控制的男性重建自信。有人第一次穿上熨烫整齐的衬衫时,站在镜子前哭了十分钟。
刘一菲则主导设计了一套“心理重建课程”,通过冥想、绘画、书写等方式引导情感释放。她在日记本上写下一句话:“治愈他人,也是在疗愈过去的自己。”
而杨蜜,则悄悄策划了一场“反向舆论战”。
她利用自身流量优势,在社交平台发起“男性脆弱权利”的讨论,邀请心理学家、社会学者连麦直播,撕开“男儿有泪不轻弹”的传统枷锁。
一场名为《谁定义了masculinity(男性气质)》的线上论坛引爆全网。评论区吵翻天,但她不在乎:“争议越大,说明越需要改变。”
一个月后,首支公益广告片发布。
画面中,不同年龄、职业、身份的男性依次出现,面对镜头说出同一句话:
“我也曾被家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