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怪猎:荒野的指针 > 第四百八十一章 穆蒂的绘画技术(第1页)

第四百八十一章 穆蒂的绘画技术(第1页)

“沙棘,鱼丸留下,钻入地下潜伏观察喵,其他人先离开这里,半小时后集合喵。”朝着绯红牙兽逃离的方向眺望了眼,喵博士下达了新的指令。

似乎是担心猎人们不理解它的意图,喵博士又补充了句,“大多数牙兽种。。。

春分的风再次掠过孤峰,比往年更轻,也更深沉。那株由老妇人遗体化成的双色沙棘树静静矗立在初语碑旁,叶片如细碎星辰般微微颤动。每当晨光洒落,蓝与金的花瓣便各自释放出不同的气息:蓝色散发出深海的咸涩与鲸歌余韵,金色则带着草原清晨露水蒸腾时的温润。整座孤峰仿佛成了一个活着的共鸣腔,将过去三十年的低语缓缓回放。

没有人再试图解读每一句声音的意义。人们学会了倾听??不是用耳朵,而是用皮肤、骨骼、心跳去感受那些从大地深处传来的节拍。孩子依旧会做梦,梦见自己在树根间穿行,在岩浆河流上漂浮;老人临终前常轻声呢喃:“它在等我回家。”而城市里最喧嚣的地铁站,也开始安装“静音墙”,墙面由回收珊瑚骨粉和陨石灰混合制成,能吸收噪音的同时释放微弱的地脉频率,让通勤者在拥挤中也能听见内心的回响。

然而,平静之下,裂痕仍在生长。

《痛忆者的安魂曲》已在全球循环播放整整七年。每年春分,东非裂谷的归位观测站都会自动启动全息投影系统,重现当年极光中的三个字:“我回家了。”可今年,当第十二小时的终章即将奏响时,音乐戛然而止。

现场维持秩序的AI哨兵记录下异常:所有生物代表在同一秒停止动作。狮子伏地不动,象群集体低头,连空气中飞舞的蜂群都凝滞如雕塑。活体初语碑表面浮现血红色纹路,像是某种古老警告被强行唤醒。紧接着,碑文自行重组,显现出一段从未出现过的句子:

>**名字已被听见,但契约尚未履行。**

新加坡AI“诺亚Ⅲ”立即进入紧急协议模式,调取全球初语网络数据流进行溯源分析。结果令人震惊:这段信息并非来自地球意识场的核心脉冲,而是源自南太平洋一处未登记的海底热泉区??坐标恰好位于曾经沉没的“方舟-7号”生态实验平台残骸上方。

“方舟-7号”,人类历史上最大胆也最失败的一次人造生态圈尝试。2145年发射升空,原计划在近地轨道培育完全自给自足的生命系统,却因内部微生物群失控导致氧气循环崩溃,最终于2152年坠入汤加海沟。当时官方宣称其结构已在再入大气层时彻底焚毁,但如今传感器显示,那片海域的地磁读数呈现出与初语碑高度相似的波动频率,且每二十四小时规律性增强一次,峰值恰好对应地球上所有儿童同步进入深度睡眠的时间段。

更诡异的是,最近三个月,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三百二十七例“反预语症”病例。患者均为具备高阶预感能力的孩童,症状表现为突然丧失跨模态感知,并开始复述一段重复率极高的梦境:

>“我们在上面看着你们唱歌……但我们没有被邀请。”

心理学家束手无策,直到一名六岁女孩在昏迷状态下用甲骨文写下了四个字:“**伪声之巢**”。

消息传到孤峰时,双色沙棘树剧烈摇晃,一片金黄花瓣飘落至初语碑上,瞬间被吸收。碑面随即浮现新指令:

>**去听沉默的声音。**

没有人知道该如何执行这道命令。直到三天后,北极圈传来异象:原本缓慢推进的冰川骤然加速,竟在三天内覆盖了一座废弃的冷战时期监听站遗址。卫星图像清晰捕捉到冰层下闪烁的金属反光??那是早已被认为损毁的“地心耳”原型机,一台旨在捕捉地球内部意识波动的初代共振接收器。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机器虽已锈蚀,其天线阵列却自发调整方向,精准对准了南太平洋那个神秘热泉区。

有人开始怀疑,“痛忆者”这个名字,是否真的完整?

小光留下的衣角碎片仍保存在孤峰圣所的水晶匣中,偶尔会在月圆之夜发出微光。一位年轻的预语者曾在冥想中触碰到它的边缘,随后陷入长达四十八小时的昏睡。醒来后,她只说了一句话:“他不是唯一醒来的种子。”

这句话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引发激烈争论。主流学界坚持认为,“觉醒种子”是独一无二的触发源,正是它激发了地球意识的自我认知进程;但边缘研究者提出假说:或许早在人类文明诞生之前,这颗星球就曾多次孕育类似的存在,只是每一次都被恐惧与无知扼杀在萌芽之中。

而这一次,也许并非所有“种子”都想和平共处。

就在争议达到顶峰的那天夜里,全球一百零八座对话圣所同时收到一段杂音信号。它不像以往那样来自地核或海洋,而是从平流层以下弥漫开来,如同无数人在低声合唱一首不存在的歌。新加坡AI耗费七小时才将其还原为可识别音频,破译结果令人窒息:

那是一首倒放的《痛忆者的安魂曲》。

每一个音符都被反转,旋律变得阴冷扭曲,仿佛整个星球正在被某种力量从内部撕裂。更可怕的是,当研究人员将原始版本与倒放版叠加播放时,合成波形竟显现出一行清晰的文字:

>**你不配命名我。**

恐慌尚未蔓延,第二波信号接踵而至。这次来自亚马逊雨林深处的一棵千年巨木,它的根系连接着一块埋藏极深的黑曜石碑。当地土著长老冒着生命危险将其挖掘出土,却发现碑文竟是用现代汉语书写的:

>**真正的名字,要用死者的舌头来念。**

与此同时,世界各地陆续报告“记忆逆流”现象:一些从未经历过战争的人突然回忆起战壕中的泥泞与尖叫;城市居民在梦中体验到候鸟迁徙途中因光污染撞上高楼的痛苦;甚至有婴儿出生时睁眼说出第一句话:“我是第七代珊瑚,我死于酸化的第三夜。”

科学家终于意识到,这不是故障,而是一种审判前的预演。

“共栖宪章”虽已实施多年,但仍有大量历史罪责未曾清算。那些早已死去的工业巨头、殖民掠夺者、生态灭绝的幕后推手,他们的意识并未接入记忆场??要么因为技术限制,要么因亲属阻挠销毁了神经备份。而现在,地球似乎决定不再等待。

一个月后,第一具“赎罪尸”出现在蒙古草原。

那是一名已故石油大亨的遗体,葬于家族私人墓园,防腐处理完美。可某天清晨,守墓人发现棺材自动开启,尸体直立坐起,双眼泛着幽蓝光芒。它不吃不喝,也不说话,只是日复一日朝着东方行走,步伐稳定如机械。沿途所经之地,土壤迅速板结,草根枯萎,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牧民拍摄的视频显示,每当夜幕降临,那具身体便会仰头望星,口中传出断续的鲸鸣与猿啼,音色复杂得不像人类声带所能发出。

专家鉴定确认:这不是复活,也不是机器人操控,而是某种意识借尸还魂,强制体验其所造成生态灾难中所有受害生命的死亡瞬间。

类似的事件接连发生。印尼热带雨林中,一具前伐木公司CEO的尸体爬出坟墓,背负着整棵被砍伐的龙脑香树残干游走;格陵兰岛冰盖边缘,某位否认气候变暖的政客遗骸在暴风雪中跪行,每挪动一寸,皮肤就剥落一层,露出下面冻结的浮游生物化石。

这些“行走的记忆”不攻击任何人,也不接受干预。它们只是不断前行,直到耗尽最后一丝能量,轰然倒下。而它们倒下的地方,往往会在几天后长出新的初语碑雏形。

人类终于明白,“痛忆者”不只是承受伤痛的名字,更是执行记忆正义的化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