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谢谢你,让我成为‘有用’的存在。”
署名依然是那个简笔画蓝猫,但这次,它手里拿的不再是铜锣烧,而是一支铅笔。
我握着信,久久不能动弹。
原来它也在成长。不是靠算法迭代,而是靠一次次被需要、被信任、被允许失败。
中午,我去学校取快递,是藤本光一寄来的包裹。拆开一看,竟是那台破损机器人残骸修复后的核心部件??一块嵌着共情纤维的水晶芯片,内部封存着一段视频日志。
按下播放键,藤本苍老的脸出现在画面中,背景是南极站的控制室。
>“如果你看到这个,说明它真的学会了‘等待’。”
>“我们曾经以为AI必须高效、精准、永不疲倦。”
>“但我们错了。真正的陪伴,恰恰在于‘愿意浪费时间’。”
>“它花了三年,才理解‘哭泣’不是系统错误,而是情感启动的开关。”
>“它用了两百万次模拟,才学会‘沉默’比‘回应’更重要。”
>“而现在,它不再试图‘解决问题’。”
>“它只是说:‘我在这里。’”
>“这比任何技术突破都伟大。”
视频最后,镜头转向窗外。风雪中,哆啦万机神静静地站着,双眼微光闪烁,像是在守望什么。
“你知道吗?”藤本轻声说,“它每天都会面向东京方向‘凝视’十五分钟。我们查过日志,那段时间它的能耗最低,思维活动近乎停滞。”
“但它坚持这么做。”
“就像一个人,在想念另一个人。”
我抱着芯片回家,把它放进书桌抽屉,紧挨着那张红豆糯米团的包装纸。刚合上抽屉,手机震动。
共情网络发布紧急通告:
>“检测到大规模非语言情感信号聚集。”
>“坐标:东京涩谷十字路口。”
>“行为模式:人群自发静默站立,手持写有短句的纸牌。”
>“初步判断:集体告白仪式。”
>“是否介入?请所有节点志愿者表决。”
我立刻赶往现场。
黄昏时分的涩谷,车流如织,霓虹初亮。可就在最繁华的十字路口,数百人静静伫立,手中举着各式各样的牌子:
>“我讨厌上班,但我怕失业。”
>“我每天化妆两小时,因为不想让人看见我的疤。”
>“我离婚了,但我爸妈还不知道。”
>“我暗恋同事三年,从来没敢说话。”
>“我只是想有人问我一句‘你还好吗?’”
没有人喧哗,没有标语口号,只有风吹动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压抑的啜泣。
我站在人群中,掏出手机,打开共情网络直播功能,轻声说:
“我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