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帝秦设计师 > 第91章 亚里士多德大师又错了(第2页)

第91章 亚里士多德大师又错了(第2页)

第七日黄昏,最后一项议案表决结束。全场静默片刻,忽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非贵族出身的普通人集体决定国家政策走向。

当晚,王昭独坐书房,翻阅会议记录。忽闻窗外??声响,抬头望去,只见一名蒙面黑衣人跃入庭院,单膝跪地,呈上一封密函。

信来自极西之地??葱岭以西的大夏国(即巴克特里亚)。署名者是一位名叫欧律狄刻的女哲人,她曾在丝绸之路旅途中接触过《政务公开榜》拓本,深受震撼,遂组建“光明学社”,倡导民治思想。信中写道:

>“贵邦之‘镜渊’,如星火越山而来。

>我辈虽言语不通,文字相异,然观其所行之事,竟与古希腊贤者所梦相近。

>今我社愿缔结盟约:凡两国使者往来,必互赠一本《镜渊宪章》译本;

>凡一方出现压制言论、篡改记录之举,另一方可发布‘跨境警示令’,通告天下。”

王昭久久凝视信纸,眼中泛起微光。他知道,这场始于秦土的变革,正悄然越过长城,渗入沙漠与绿洲,叩击着另一个文明的大门。

三日后,他回信允诺,并附赠一套微型萤石通讯装置模型,附说明:“此器可千里传影,唯需两端皆守真言。若有一方造假,则信号中断,如同信任崩塌。”

与此同时,国内改革持续推进。随着“儿童启蒙监督课”全面铺开,新一代少年对权利的认知远超父辈。某日,长安一所学堂发生趣事:一名宦官奉旨前来检查教学情况,校长恭敬迎候。不料班中一童子突然举手:“请问大人,您是否携带‘监察备案码’?根据《公民课》第三章第十条,任何官员进入校园,须提前登记目的、时限及随行人员。”

宦官愕然,支吾不能答。事后此事传入宫中,始皇听罢大笑:“好!朕的孙子上课时也被学生质询过类似问题。看来,连我也得学会做个‘合规之人’了。”

笑声未歇,边关再传捷报:漠北“幻兵营”主力已被歼灭,首领被捕。审讯中揭露惊人内幕??幕后主使竟是前太常卿之子,化名潜逃多年,勾结外医,意图复辟旧制。而资助其行动的资金,竟部分来源于宫廷采办司的隐秘账户!

王昭立即启动“三级应急响应”,亲自率队查封内廷账目。经查,两名尚食局女官长期收受贿赂,为特定药材商提供官方认证,间接助长“紫烟散”流通。更令人寒心的是,她们手中竟掌握一条直通皇子寝宫的秘密情报渠道。

始皇震怒,当即下诏:废黜涉事皇子属官编制,暂停其参政资格三年;两名女官凌迟处死;重建宫廷监察体系,所有内侍、医官、膳夫均需定期接受心理测评与背景审查。

同时,王昭推动通过《皇室行为准则》:今后凡皇族成员涉及公共事务,必须接受与平民同等的监督程序;若有隐瞒,一经查实,削减封邑,取消继承顺位。

风雨如晦,而制度愈坚。

两年后,第一代接受完整“公民教育”的少年步入成年。他们在科举考试中创下奇迹??不仅精通经史,更在“实务策论”科目中展现出惊人洞察力。一道试题问:“若发现父亲偷逃赋税,当如何?”多数考生不再选择“替父隐”,而是回答:“先劝导改正,若无效,则依法举报。因家私不可凌驾公义。”

舆论震动,传统儒生斥其“灭绝人伦”,可民意调查显示,七成民众支持此类答卷。苏婉儿在评卷会上慨然道:“孝在于行正,而非护短。真正的伦理,是不让亲人滑向深渊。”

这一年,镜渊系统迎来最大升级??“记忆之河”工程竣工。三百个分布式节点完成量子加密互联,形成永不中断的信息洪流。哪怕咸阳被毁,只要有一座城池留存萤石终端,历史就不会消失。

王昭站在控制室内,看着屏幕上流淌的数据瀑布,轻声问身旁的技术影卫:“李大人当年设计这一切时,可曾想过今天?”

那人摇头:“他说过,他不敢想太远。他只想确保,当黑暗再来时,人们手里还有火柴。”

话音落下,远方传来钟声??不是幻觉,而是新铸的“醒世钟”在咸阳钟楼敲响。每年冬至,它都会响起十七下,纪念十七年前柳承恩被捕的那个夜晚。

此刻,西域驿站中,那位少年主持人正带领村民绘制新的水利图。雨仍在下,但他已不再追问“什么是监督”。因为他知道,每当他举起议事槌,宣布“现在开始投票”,那一刻,他就成了光的一部分。

而在咸阳宫深处,年迈的始皇独自坐在李念画像前,手中握着一本泛黄的手札复印件。那是王昭献上的礼物,扉页上写着李念最后一行字:

>“我不求青史留名,只愿后来者行走时不惧黑暗,

>因为他们知道,灯,一直都在。”

老人缓缓合上书,低语:“李先生,你说要把江山还给天下人……朕原以为你在夺权,如今才懂,你是把江山,还给了它本来的主人。”

窗外,雪花纷飞,覆盖了整座帝都。但万家灯火中,无数萤石屏依旧亮着,映照着人们阅读公告、参与投票、提出建议的脸庞。

光,真的亮起来了。

而且,这一次,没有人再打算让它熄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