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九龙夺嫡,我真不想当太子 > 第三百六十五章 既然说不过那就打死再说(第1页)

第三百六十五章 既然说不过那就打死再说(第1页)

腊月寒冬的朝堂,简直像个火炉子,烤得不少人浑身难受。

尤其是被甄演弹劾的那位衍圣公!

他做梦都没想到,太子这一刀砍得这么狠!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甄演作为一个读书人,居然真敢。。。

雪自昆仑墟崩塌那夜起,便未曾停歇。风卷着细碎冰晶,在西北大漠上空盘旋如龙,将天地染成一片苍茫。黄沙深处,那座黑晶镜宫早已沉入地底,唯余一道裂缝横亘沙原,形似“十”字,每逢雷雨便渗出幽蓝火光,映得云层泛紫。

而江湖之间,关于“心灯”的传说却悄然流传开来。有人说,赵承渊并未真正死去,他的魂魄化作北斗第七星,每至子时便低语警示;也有人说,少年赵念在祭坛燃尽前最后一刻被一道白莲托出,如今隐姓埋名,游走于边陲村塾之间,教授《千字文》与《心灯录》。更有人言之凿凿:那幅奏折上的学堂图景,正是赵念亲手所绘,他以残命续道统,只为不让历史重演。

可真相如何,并无人敢深究。

朝廷虽广设玄黄塾,颁行新教材,但对《逆鳞录》残卷仍严加查禁。钦天监密奏:“癸卯年冬至虽过,然地脉波动未止,尤以江南、河套、蜀中三地为甚。”皇帝遂下令,凡私藏铜片、研习古篆者,皆以谋逆论处。一时间,书生避谈音律,百姓不敢诵读《千字文》开篇八字,唯恐惹祸上身。

然而,禁令愈严,暗流愈盛。

***

数月后,岭南梅岭古道,暮色四合。

一名挑担货郎踽踽独行,竹筐里除了粗布油纸,还藏着一本破旧册子??封面无字,内页却用朱笔批注满篇《千字文》,字迹娟秀,显然是女子手书。他不识字,只知这书是位穿素衣的女子托付,要他送往福州府城外一座废弃土地庙。

“若有人问起,就说‘明心师太的遗愿’。”女子当时如此叮嘱。

货郎正欲翻过山口,忽觉脚下一软,整条小路竟向下塌陷!泥土翻涌间,露出一口倒悬之井??井口朝天,井底却通向地下深渊,仿佛大地张开了嘴。井壁爬满藤蔓般的铜丝,随风轻颤,发出细微嗡鸣。

“这是……逆鳞契的脉络?”货郎惊退,却不慎跌坐于地,怀中书册滑落,恰好掉入井中。

刹那间,井水沸腾,一股黑雾冲天而起,凝聚成模糊人影。那声音沙哑低沉,带着金属摩擦般的回响:

>“仁义礼智信,五行缺一不可。今‘信’柱已毁,阵法难全。唯有寻得‘真言之舌’,方可补天裂。”

话音未落,井口骤然闭合,地面恢复如初,仿佛一切从未发生。唯有那本书,静静漂浮在半空,随后缓缓升起,化作点点金光,散入云层。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福州城郊,土地庙前枯树忽然抽芽,枝头开出一朵白莲。花瓣展开时,显现出一行小字:

>“信不在碑石,而在人心。”

***

长安城,太极宫深处。

皇帝独自坐在御书房内,面前摊开着一份密报:

“福州发现异象,疑似‘心灯’再现。当地孩童近日自发聚集庙前,齐声背诵《千字文》,声震屋瓦。更有老尼现身说法,称‘第五柱当由言语立,非血祭所能成’。”

他揉了揉太阳穴,目光落在墙上悬挂的一幅地图??那是全国三千玄黄塾的分布图,红点密布,宛如星河。其中最亮的一颗,就在蜀中青城山下。

“赵念……你还活着?”他喃喃。

这时,太监匆匆来报:“国子监祭酒求见,说有要事启奏,关乎‘镇龙令’最后一篇残文。”

皇帝抬眼:“宣。”

片刻后,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臣颤巍巍走入,手中捧着一块龟甲,其上刻着蝌蚪状古文。他跪地呈上:“此乃昨夜出土于曲阜孔林深处,据《鲁史?秘志》记载,乃谢先生当年亲封之物,唯有‘执灯者’触之方能显字。”

皇帝接过龟甲,指尖刚一接触,那文字竟如活虫般蠕动起来,重组为一段箴言:

>“龙怒非因权争,实为人心失衡。

>镇龙不在杀戮,而在恕道通行。

>若有一人愿代万民受苦,则天下可安;

>若有一语能唤众生觉醒,则乾坤自清。”

老臣颤声解读:“陛下,这意思是……真正的‘镇龙令’,从来不是什么神器符咒,而是‘宽恕’二字。”

皇帝怔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