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252章 难道咱们不是在欺君么(第2页)

第252章 难道咱们不是在欺君么(第2页)

春风再度吹绿江南岸时,全民识字计划正式启动。第一批义务小学堂在三十州同时开学,教材由赵昭亲自主持编纂,名为《启蒙要略》。书中不讲玄奥经义,只教算账、读契、识药方、辨官文。扉页印着一行大字:“知识非贵人专属,乃人人可握之剑。”

王小仙受邀为兴庆府首所学堂题匾,她提笔写下“明心”二字,墨迹未干,已有孩童围观点赞。她抚摸那些稚嫩的脸庞,忽然想起当年收养赵昭的情景??那时他也这般瘦弱,眼中却燃着不肯熄灭的光。如今,那光照亮了更多人。

然而黑暗仍未退去。

夏末某夜,东京突发大火,烧毁户部档案库半数典籍。经查,系一名小吏纵火,被捕后供认受“复兴会”指使。该组织乃慧明余党所建,潜伏佛寺、驿站、匠作监多年,专事破坏新政设施。此次行动旨在毁去贱籍除名册,阻止废除制度推行。

赵昭震怒,下令全面清查。江宁公亲自督审,三日之内破获分支十八处,擒获骨干七十二人。面对酷刑不屈的主犯,他只问一句:“你们口口声声要复兴李唐,可知当年贞观之治,靠的是不是这些藏在地窖里的刀?”

对方默然良久,终吐真言:背后仍有更高层势力操纵,代号“玄甲”。此人掌握宫廷内线,能预知诏令动向,甚至影响皇帝近侍。

线索指向宫中太监总管刘延庆。此人执掌内务府二十年,深得赵顼信任,素以恭谨著称。江宁公不动声色,命天网密探伪装成投诚者接近刘府管家,终在其密室搜出往来书信??竟与梁太后残部保持联络,约定待赵顼驾崩、赵昭即位之初发动政变,拥立所谓“李唐正统”。

证据确凿,赵顼亲自提审。刘延庆跪地痛哭,自称年迈昏聩,被人蒙蔽,实无叛意。赵顼犹豫再三,欲从轻发落。赵昭却跪谏道:“父皇,儿非无情,然此獠盘踞中枢多年,若留之,不止儿一人危殆,新政亦将付诸流水。今日赦他一人,明日死的便是千百读书人、筑路人、教书人!”

赵顼凝视其子,见其双目含泪而不坠,神情坚毅如铁,终于长叹:“杀。”

刘延庆伏诛当日,全城戒严。尸体悬于朱雀门外三日,以儆效尤。自此,宦官干政之患暂息。

秋分过后,赵昭再次上奏,请立“宪章院”,专司制定国家根本大法,确保无论君主贤愚,制度不堕。江宁公大力支持,召集硕儒名士起草初稿。其中第一条写道:

**“凡生于斯土者,不分贵贱男女,皆享入学、任职、诉讼、言论之权。若有违者,天下共击之。”**

草案传开,保守派几近疯狂。礼部尚书联名上表,称此乃“颠覆纲常,悖逆天理”,甚至有人扬言要刺杀赵昭,以“救社稷于将倾”。

江宁公冷笑置之。他在一次私下议事中对心腹道:“他们骂我是乱臣,骂皇子是贼子。可三百年后,谁还会记得他们的名字?只会记得是谁让孤儿有了书读,让农妇可以告官,让一条铁轨通到了雪山脚下。”

他命人将《宪章院草案》刊印十万份,通过驿站系统送往全国每一座县城、每一所学堂、每一个村寨。附信曰:“此非朝廷恩赐,乃万民应得之权利。若有异议,请执笔批驳??只要你说的是理,我们愿意听。”

奇迹般地,回应如潮水涌来。有老秀才写万余言长文质疑程序正义,却被孙子反驳:“爷爷,你年轻时也考不上进士,现在却反对别人考试?不公平的事轮到自己头上才觉得痛吗?”有苗疆女子寄来竹简,请求加入“女性参政试点”;有盲人乐师谱曲一首,名为《光明引》,歌词全是拼音字母,只为证明“看不见的人也能创造”。

赵昭逐封阅读,泪流满面。他明白,这场变革已不再是他一个人的孤勇,而是千万人心中的火种正在燎原。

冬至那天,他独自登上皇城角楼,遥望西方。暮色苍茫中,一列火车正缓缓驶出东京站,汽笛长鸣,划破寒空。车厢里坐着第一批赴西南任教的青年教师,每人怀里都抱着一本《启蒙要略》。

他轻轻呢喃:“阿塔,你看,车轮滚滚,无人回头。”

江宁公站在身后,白发在风中飘动。他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将一件厚袍披在赵昭肩上。

远处,星斗初升,宛如无数眼睛注视人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