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轩也回了一礼,“今日真是多谢了。”
赵长宁傍晚回了住所,见云生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地说着什么,引得一旁的小顺和小志小边都十分向往。
“说什么呢,这么高兴?”
云生眼睛亮晶晶的,“姑姑,明大人真是厉害,往日国子监里的博士讲的好些我都半懂不懂,我又不敢上去问,但今天明大人讲的特别清楚,我全都听懂了,还温和有礼呢,主动问我有什么不懂的。”
小顺在一旁,扯着云生直问,“听那些宫女说他长的极好,好看的不得了,英俊潇洒,貌若潘安,是真的吗?”
云生点头,“明大人确实好看,毕竟是先帝钦点的探花郎,不好看才奇怪呢。”
小顺十分满足,很是激动,两眼瞪大,迫不及待道:“早知道今天我也去了,那下次我一定要去听明大人的课。”
云生用力点头,“你得去听,明大人讲的特别好,去的宫女很多,一间屋子都坐不下,好多都趴在窗户上。”
赵长宁:“……”
下次明轩上课,她得找他聊聊。
接下来的几天,赵长宁迎接了每一位教习。
而宋环与陈琦自是有家中的车马接送,两人也是饱读诗书的才女,每次见面,三言两语交谈下,都颇有耳目一新之感。
女官之事顺利推行,除去一开始的议论纷纷,还有反对的声音,但很快,就被各种新鲜事儿给替代了过去。
赵长宁便也安然地继续操办着内书堂之事。
这天,又到明轩来授课之日。
赵长宁想起一大早就爬起来,期待不已的小顺,甚至还掏出了久久不曾用过的胭脂……
她觉得还是得找他谈谈。
宫中日子无聊又枯燥,宫女们最易芳心暗许,明轩好看,但也不能任由发展。
眼看时辰就快到了,她再次看着明轩在神武门前狂奔,哪有半点英俊潇洒探花郎的样子?
明轩气喘吁吁,满头大汗,九月的太阳依旧毒辣,晒得他只得解开衣领,以手扇风。
赵长宁觉得小顺若看到这样一幕,或许就不会那么期待了。
“明大人来了。”
明轩喉咙像是着火,疲惫地摆了摆手,无奈道:“都走到半道儿了,云秋不知怎么跟上来了,我只能先送她回去。”
赵长宁想起云秋那可怜孩子,只能静静听他说话,等他整理好仪容,便一同朝内书堂走去。
“明大人……”
明轩打断她的话,“长宁姑娘唤我明轩便可。”
赵长宁笑笑,疏离道:“宫中日子寂寞,宫女们平日无事可以打发闲暇,这内书堂是新鲜事物,宫女们年岁小,见识不多,听闻明大人英俊潇洒,貌若潘安,趋之若鹜,这本也不是什么大事,但深宫中规矩森严,她们不能行差踏错……”
她停下脚步,深深看了明轩一眼,“明大人,我希望你能明白。”
明轩何其聪慧,霎时便领悟她话里的意思。
“长宁姑娘放心,我定不会招惹任何一个……”他顿了顿,“今后讲课,我也会注意的,我会稍稍调整授课方式。”
赵长宁很满意他的聪明,和这样的人说话不费劲。
她话到便走。
今儿还有不少事要处理,正是秋收呢,却遇上陕西蝗灾,折子已经成堆,皇上正焦头烂额。
赵长宁自然也不能闲着,急他人之先,为此她还去翻阅了不少有关蝗灾的旧事。
她总是想着,万事多准备,万一她能从中说一句话呢?
哪怕就一句。
明轩看她干脆利落转过去的背影,一时有些没反应过来,炙热的阳光盖过俊秾眉眼,桃花眼低垂,长睫落下一片阴影。
他抿唇笑了起来。
赵长宁进了勤政殿,小朝会正进行着呢。
高赟等人对陕西蝗灾一事,都主张尽快派人前去督导灭蝗、安抚百姓,正是秋收的紧要关头,若陕西的粮食出问题,今年粮库里怕是要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