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宁笑着屈膝行礼,“长宁愿伺候皇上一辈子。”
皇帝拿起陕西送来的折子,忽然道:“朝中可有从陕西那边回来赴职的人?”
赵长宁愣愣的抬眸看向皇帝,这是第一次,皇帝向她询问有关政务的事儿。
她只觉血液翻涌,果然,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不枉她夜夜苦熬。
“自然是有的,我记得户部主事便有从陕西回来的,工部侍郎和兵部员外郎等,不过这些人并未参与过治蝗之事。”
皇帝也在细细回忆思索,只可惜他并非东宫正统,没有辅臣相佐,许许多多的事,不是他一个刚登基的皇帝能厘清的。
“朕记得通政司的一个经历是从陕西回来赴职的,他治理过蝗灾。”
赵长宁不假思索道:“皇上说的可是刘明清?此人虽治理过蝗灾,但毫无经验,刚愎自用,使得治下饿殍遍野,也正是因此,被削职调任,从三品大员,落到了七品经历。”
她见皇帝愁眉蹙起,温声道:“我倒还记得有一个人,当初先帝还曾夸过,只不过被一桩旧事牵连,一直不曾重用,先帝后来也忘记了。”
皇帝起了兴趣,“哦?你说说。”
赵长宁抑制住喉间要涌出的声音,装作一番苦思后,才缓缓道:“许家闻,此人治理蝗灾颇有心得,当初就是受刘明清连累,他还写过治理蝗灾的册子呢,先帝当时感慨,说若是早早拔擢此人,哪至当年惨事。”
皇帝顿时惊坐起,“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父皇隐约和我提过,但没想到那人叫许家闻。”
赵长宁见皇帝想起来后,便不再言语,后续的事儿,不需她再开口了。
很快,治蝗督使便确立了,手中带着皇帝殷切的圣旨,从任上即刻出发前往陕西治蝗。
赵长宁十分满意。
她觉得很累,决定休息一天。
一大早,赵长宁起身看到小顺,诧异道:“我记得今天是明大人授课,你怎么不去?”
小顺一脸苦相,“云生那个小骗子,明大人好看是好看,但凶的要死……”——
作者有话说:明轩:被逼无奈[爆哭][爆哭][爆哭]
我的狗子趾间炎大爆发,肿成龙虾手,忙了好久,实在熬不住了,明天会多码点字,感恩宝宝们!
第48章
对此指责,云生也有一番辩解的话要讲。
“我第一次听明大人的课,他真的特别好,温柔又细致,小顺,我没有骗你……”
小顺已经不信他了,她甚至不愿相信,那么好看的人竟然会凶成这个样子,好看的眉眼总是阴沉沉的,又深又浓的眼神里像是有刀子,一看过来就叫人心慌,跟小顺说的简直就是两个人,吓死人了。
刚从灶上端下来的馒头也不想给云生吃,她一把抢过来。
“你这张嘴就该好好饿一顿,看你以后还撒不撒谎?哼。”
云生委屈,云生不解。
赵长宁一脸镇定,也没觉得需要解释,这个效果似乎挺好的。
这段时日熬了不少夜,总算能稍稍歇息一日,赵长宁打算出宫走走,去自己的小窝里躺躺,那里虽然不够富丽堂皇,但能安她一颗漂泊绷紧的心。
小白不高兴的围着她转来转去,仿佛在控诉他这段时间对它的疏忽。
赵长宁抱着小白摸了好一会儿。
云生想去云佩的坟前烧些纸,便一起去了。
一路上,云生都百思不得其解,“姑姑,上次在水儿巷也看到过明大人,他也不凶啊,怎么突然变的那么凶了?”
赵长宁也有些好奇,“到底怎么凶了?”
“姑姑,明大人现在跟宋教习一样的凶,便是有宫女多看他几眼,都要被吼。”云生也颇忧伤,举了一些例子,“现在有些人都称呼他们俩是雌雄双煞了,授课时,大家都老实的像鹌鹑。”
这下子赵长宁是真的震惊了,她一直忙着蝗灾的事儿,内书堂就疏忽了,现在都发展到这个地步了吗?
那个宋环看起来很是英气,但书卷气也极浓,怎么会很凶呢?
她忽然想到宋大人之前说的话,看来并非自夸自谦,宋大人的话是实话,只是她没当真。
不过,这个效果也挺好的,害怕比喜欢安全,总好过让宫里年岁小的太监宫女知慕少艾,徒增烦恼,多惹事端。
“好了,你去看云佩吧,我自己走,到时候水儿巷汇合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