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魏晋不服周 > 第199章 上桌吃席5(第1页)

第199章 上桌吃席5(第1页)

石守信只需要在洛阳城内抓权贵家的子弟,但躲在幕后的司马昭,需要处理的事情就很多了。

正当石守信带队在洛阳城活动,还未前往监牢的时候,得知王恺被抓的王元姬,便心急火燎的找到司马昭,询问这究竟是怎么。。。

马蹄踏碎晨霜,三十六盏油灯在戈壁滩上连成一线,如星河倒悬。阿禾一马当先,身后是火种队新编的轮值名册??每七日换岗巡讲,每人负责三个牧区、五座夜读堂试点。她将《治理律》拆解为十二讲,用蒙汉双语写在粗麻布上,由乌仁娜教唱成谣,一句一句传入帐篷深处。孩子们起初只会描摹“人”字的一撇一捺,不到半月,已有孩童能指着地图说出:“我家的水,不该归陈家管。”

疏勒之路比预想更艰险。翻越焉耆山时遭遇雪崩,两名队员被埋,靠柳七用军中求生哨定位才扒出性命。途中补给断绝,众人以干羊皮煮汤充饥,夜间围坐取暖时,阿禾取出那本《莲塘冬日笔记》,轻声念道:“**光不是从天上落下的,是从裂口中挤进来的。**”众人默然良久,有个年轻姑娘忽然哭了??她是张掖收留的逃奴,原名不详,如今自称“晓禾”,意为“破晓之禾”。

六月初三,队伍抵敦煌边境。此地已属西域都护府辖境,但朝廷政令久不行于此,唯佛寺香火鼎盛,僧侣掌文书、断纠纷,民间有言:“宁听钟声三响,不闻官鼓一通。”阿禾知此地须另辟蹊径,遂遣两队人先行潜入,一队联络当地粟特商团,借其驼队掩护勘察古道;另一队则扮作香客,混入莫高窟抄经坊,查访北魏法典下落。

她自己则带着核心成员住进城外一座废弃驿站。夜半无事,她铺开凉州带出的情报残卷,细细梳理:自王允之倒台后,“黑水盟”并未瓦解,反而化整为零,转入河西走廊以西活动。近三个月来,已有七名民间教师失踪,尸体皆被弃于荒漠,口塞沙土,手掌削去??仍是“断手示众”的旧习。而据敦煌守将幕僚密报,有人见崔氏旁支子弟频繁出入吐蕃使节驻地,似在筹谋联结外势,反扑新政。

“他们怕的不是我们揭发罪行,”阿禾对柳七说,“而是怕识字的人越来越多。一个字就是一把刀,能割开谎言的喉咙。”

次日清晨,她亲赴莫高窟第220窟。此处壁画斑驳,却仍可见当年北魏官员主持“乡约议事”的场景:百姓环坐,手持竹简,一人立于中央宣读条文。阿禾凝视良久,忽觉眼角微动??壁画角落刻着一行极小的契丹文,译为:“律藏于石,钥在月泉。”她心头一震。月泉即鸣沙山后的月牙泉,向为僧侣隐修之地,传说中有唐代律学大师遗稿埋藏。

当晚,她召集火种队密议。计划分三步走:第一,借粟特商人名义组织“丝路文化巡展”,展出仿制《治理律》木牍、净水器模型等物,吸引民众参与;第二,派晓禾等人混入抄经坊,寻找与北魏法典相关的经卷题跋;第三,由柳七带队夜探月牙泉畔古塔遗址,搜寻所谓“律钥”。

行动第七日,突生变故。巡展首场刚开场,便有数十名喇嘛率信众围堵,高呼“妄改祖制,亵渎佛法”。一名老僧当众撕毁《权利启蒙图解》,斥其“蛊惑人心,乱我清净”。混乱中,展台被掀翻,净水器摔裂,一名队员手臂划伤。阿禾未怒,只命人拾起碎片,在原地支起一块白布,亲自执笔写下:“**诸位可知,你们每日饮用的井水,已被贵族掺入石灰避税?**”并当场演示检测方法??滴入特制药水,水色由清转浊。

围观者哗然。几名挑水妇人当场质问寺庙管家,为何每月要多缴三斗麦才准打水。阿禾趁势宣布:“明日辰时,于城东空地开设‘水案听证会’,凡愿诉苦者,皆可登台陈词,我们将录下姓名、画押存档,直送建康御史台。”

消息如风过耳。翌日竟有四百余人到场,其中不乏僧侣底层杂役,哭诉寺院强征“香火劳役”,病死不予抚恤。阿禾一一记录,并请粟特商人作证人,当场盖印封存三份:一送建康,一存敦煌商会,一份张贴于城门。

第三日,抄经坊传来暗号??晓禾在一部《大般若经》夹层中发现残页,乃北魏《正始律》佚篇,上有注记:“永平三年,遣使西域,携律石十二卷藏于疏勒玉门旧堡,以防中原板荡。”更为关键的是,末尾附有一幅简图,标注了三处可能埋藏点,其中之一正是月牙泉西北十里处的“风蚀台”。

柳七当夜带队出发。四人轻装简行,携洛阳工部特制的探地铜针(能感应地下空腔),穿越流沙地带。子时抵达目标区域,果见一片坍塌的夯土墙垣,形似古代兵站。探针刚插入地表,便发出嗡鸣。众人连夜挖掘,至寅时初,终于掘开一道石门,内藏三具棺椁式石匣,其一镌刻铭文:“**大魏正始五年,律令全典,镇国之基,后世有明君贤臣启之,兴我华夏纲常。**”

打开石匣,赫然是完整竹简一百二十八卷,另有石刻拓本若干,内容涵盖户籍、赋税、刑狱、水利、教育诸制,甚至包括“庶民诉讼程序”与“监察官任免条例”。最令人震惊者,是一份《民议章程》残卷,明确规定:“凡千户以上聚落,须设评议会,三年一选,不论贵贱,皆可参政。”这竟是比《治理律》早了两百余年的原始民主制度雏形!

“我们找到了根。”柳七声音颤抖,“不是从建康带来的律法,而是这片土地自己长出来的规矩。”

然而喜悦未久,归途遇伏。三十余名黑衣骑兵自沙丘后杀出,箭如飞蝗。柳七断后拒敌,肩中一矢,仍拼死护住石匣。危急之际,远处驼铃大作??粟特商团首领阿斯塔尔率百名武装商仆赶来救援。原来阿禾早与其约定:若三日内未见信号烟火,即视为遇险,立即驰援。

血战至黎明,敌骑退去,留下八具尸体,皆无腰牌,但靴底刻有特殊纹路??与凉州“黑水盟”遗党所穿制式一致。阿禾查验尸身,从一人怀中搜出半封密信,墨迹未干:“……疏勒事败,则西联吐蕃,南引鄯善,阻丝路,焚书窟,务使野火不燃。”落款仅一个字:**“崔”**。

她沉默良久,将信收入铁匣。当晚,她在月牙泉边召开紧急会议。面对火种队员疲惫而坚定的脸庞,她缓缓说道:“我们一直以为,敌人是要阻止我们传播知识。错了。他们真正恐惧的,是我们正在重建一种记忆??让所有人想起,这片土地曾经有过公正的法则,百姓原本可以自己说话。”

她决定提前启动“疏勒火种计划”。一方面,请粟特商团协助将《正始律》拓本秘密送往建康、长安、洛阳三大书院,请学界共证其真;另一方面,就地开办“双律学堂”,同时教授《治理律》与《正始律》节选,并发动牧民、商旅、工匠、婢女共同参与“律法口语化”运动??把条文变成歌谣、谚语、皮影戏,在茶馆、集市、节庆中流传。

七月十五,中元节之夜。敦煌城外举行“万灯祭法”仪式。两千盏油灯摆成巨大的“律”字,每一盏灯下压着一张手写冤情卡。阿禾立于高台,朗声道:“今日,我们不祭鬼神,不烧纸钱。我们祭的是被遗忘的规则,是被践踏的权利,是那些死于无声的千万个名字!”

随后,她点燃第一支火炬,投入火堆。火焰腾空而起,映照出天空中繁星如雨。乌仁娜领唱起新编的《律之歌》:

>“石中藏律千年眠,今朝醒来照人间。

>不靠菩萨施恩典,自有公道在心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