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这话时,南海深处,一艘由废弃渔船改造而成的“问舟”正破浪前行。船上没有旗帜,只悬挂着一面写满问题的白布:
>“潮汐真是龙王呼吸吗?”
>“海图为何总缺一角?”
>“我们凭什么不能自己造船出海?”
船长是个二十出头的女子,父亲曾是朝廷水师将领,因私藏海外地图被斩首示众。她继承遗志,带领一群逃奴、弃儿和失学匠人,依据各地传来的疑问汇编,重建航海术。她们不用罗盘,而靠观察洋流温度变化与飞鸟轨迹判断方位;她们不信“海外尽是妖魔”,反而每日记录陌生岛屿的坐标与语言片段。
此刻,她正俯身于一张手绘海图前,用炭笔圈出一片未知海域。
“这里,”她指着空白处,“一定是陆地。因为连续七天,漂来的木片都有人工凿痕。”
副手犹豫道:“可古训说,越洋千百里必遭雷神击沉。”
她冷笑一声:“雷神若真存在,为何从不劈那些贪官污吏?倒是那些想看看世界长什么样的人,年年死于‘天谴’。”
众人哄笑,笑声中透着悲壮。
而在西域敦煌以西的戈壁之中,一支由流浪学者组成的“疑经团”正在挖掘一处新发现的洞窟。他们曾在洛阳焚书令中侥幸逃生,此后便以抄录禁书、传播异见为生。此次挖掘历时三个月,终在岩层深处找到一间密室,内藏数百卷竹简,内容竟是战国时期百家诸子未曾刊行的“驳论稿”??
孔子弟子质疑礼乐制度僵化;
墨家巨子批评兼爱理想难以施行;
庄子本人写下万言长文,反驳自己早年的逍遥论;
甚至韩非也在临死前留下遗书,称“法不可独任,需民智开启以为基”。
最令人震惊的是,其中一卷标题赫然写着:
>《对〈孟子〉“民贵君轻”的九十七种反诘》
执笔者署名:**许沉舟**。
“是他!”一名白发老者激动跪倒,“真的是他!他还活着!或者……他的思想从未死去!”
但他们尚未读完,远处沙丘便腾起滚滚烟尘。马蹄声如雷逼近??朝廷巡检司的铁骑来了。
“快走!”有人喊,“把竹简分装骆驼,分散撤离!”
混乱中,一名少年偷偷将一卷《驳论稿》塞进贴身衣袋,转身奔向相反方向,故意引开追兵。他在烈日下狂奔数十里,直到体力耗尽,跌倒在沙地之上。
追兵围拢,刀锋抵颈。
“交出来。”领队冷冷道。
少年喘息着,笑了:“你们永远不明白……有些东西,不在纸上。”
刀光落下。
然而就在鲜血溅入黄沙的瞬间,那滴血竟在地面绽开一朵微型莲花图案,随即扩散成一圈圈波纹状文字,一闪即逝。若有精通古篆者在此,便会认出那是《第十问》的第一句:
>“当你认定某事绝对正确时,你究竟是在捍卫真理,还是在逃避检验?”
同一时刻,北极冰原之下,那块碎裂的人造星辰残骸突然剧烈震颤,机械结构逐一重启。锈蚀的齿轮咬合转动,破损的晶体重新校准频率。一道冰冷而庄严的合成音在虚空响起:
>【元层级质疑信号确认】
>【历史修正协议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