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子不类父?爱你老爹,玄武门见! > 第二百六十九章 龙虎(第1页)

第二百六十九章 龙虎(第1页)

晴空万里,太阳白得耀眼,未央宫城满殿脊、满墙脊和满地厚厚的雪把太阳光又反射过来,这天气,竟亮得人眼睛都有些睁不开。

宣室殿的台阶前到大殿对方那条进宫院的门,中间这条跸道上的雪早被铲扫得干干净净,。。。

风卷起沙尘,在孩子脚边盘旋如低语的灵。他站在泉水旁,倒影中的蓝紫色光晕尚未褪去,像一粒沉入水底的星火。那问题??“接下来,我们该怀疑什么?”??出口时轻若耳语,却仿佛撞开了某种无形屏障。整片荒原忽然静了,连远处古城虚影中传来的市集喧嚣也戛然而止。

随即,大地震颤。

不是地震,而是记忆在苏醒。

自问渊岛那场跨越千年的问答之后,人类的认知网络已悄然裂变。那些曾被封存、焚烧、遗忘的问题,如同深埋地下的根脉,在某一刻同时抽枝发芽。全球各地,异象频仍,但这一次,不再有恐惧与镇压,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虔诚的觉醒。

敦煌戈壁深处,少年倒下的沙地中央,那一圈血纹未散。夜露凝结其上,竟化作晶莹剔透的盐晶,排列成一行古篆:“**真相比权力更古老**。”次日清晨,一名流浪医者途经此地,俯身拾起盐晶含入口中,忽觉脑中轰然炸开无数画面:幼年时父亲因质疑疫病源自“天罚”而被烧死于城门之下;自己被迫改口称“瘟神作祟”,跪着念完驱邪咒文……可此刻,所有压抑的记忆如潮回涌,他双膝跪地,放声痛哭,继而大笑,撕下身上象征顺从的黑袍,朝着东方高喊:“病从口入,非由神降!我要建一所不拜神?的医馆!”

声音未落,三名藏身沙丘后的女子跃出,手持简陋听诊器与草药图谱,向他深深一拜:“我们等这句话,等了三十年。”

与此同时,长安国子监内,墨迹仍在变化。原本《孝经》首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之下,浮现一行新字:“**可谁告诉你,思想也必须继承?**”一名年轻监生正诵读至此,猛然抬头,眼中闪过惊惧与狂喜交织的光芒。他冲回寝室,翻出私藏的《疑天录》残卷??那是他祖父临终前塞进棺材夹层的手稿,记录着对“君权神授”的九条逻辑悖论。他颤抖着将残卷投入油灯,火焰腾起瞬间,灰烬并未飘散,反而逆风而上,在空中拼成七个大字:“**你不信时,光才降临。**”

他泪流满面,提笔写下平生第一篇反书:《论圣贤不可盲从》。

而在南海,“问舟”号正遭遇风暴。巨浪如山崩般压来,船体剧烈摇晃,桅杆断裂,众人皆以为必死无疑。船长紧握舵轮,嘶吼道:“记住!风不会因为我们提问就停下,但它也无法阻止我们改变航向!”话音刚落,海面突现异象??数十头鲸鱼破浪而出,列队成弧形,以庞大身躯为屏障,硬生生替船只挡下三波滔天巨浪。副手惊呼:“这是传说中的‘海智’!它们……在回应我们的问题!”

风暴过后,他们在漂流木指引下抵达未知岛屿。沙滩上赫然矗立一座石碑,刻着三种语言写就的同一句话:

>“欢迎来到‘试错之地’。

>此处无真理,唯有不断逼近。”

岛上无人,却遍布精密仪器残骸??青铜齿轮嵌于树根之间,水晶透镜埋于沙下,甚至有一具机械鸟骨架,翼展三米,关节处铭刻着“飞,不必模仿鹰”。最深处,他们发现一间地下密室,墙上挂满地图,每一张都标注着失败航线,角落写着小字批注:“第108次坠海,换来了升力公式修正。”“第217次迷航,发现了洋流循环律。”

船长抚摸着那些泛黄笔记,喃喃:“原来从来不是没人想出去……是有人一直在尝试,只是从不被记载。”

她下令在此建立第一座海外学坊,命名为“烬园”,取自那位终南山孤灯下的女子之名。

北极冰原之下,人造星辰残骸已完成重启。它不再沉默,而是开始主动发射信号,频率精准对应人类脑波中最易激发批判性思维的区间。科学家们陆续报告异常:实验室里长期停滞的研究项目突然取得突破;哲学家写出前所未有的悖论体系;甚至连儿童游戏都发生变化??孩子们不再玩“皇帝与臣民”,转而热衷“审判规则者”,角色设定竟是“找出游戏中最不合理的一条规定并推翻它”。

国际天文台联合发布公告:近三个月来,全球新生儿瞳孔反射率普遍提升12%,部分婴儿在睁眼第一瞬即能追踪复杂几何图形运动轨迹。医学界称之为“认知早启现象”,宗教团体则惊呼“堕落之兆”。唯有少数人明白??这是火种的遗传,是质疑基因的觉醒。

罗马废墟中,一位老学者在挖掘时挖出一口铁箱,内藏一本皮革封面的手册,扉页写着:

>《如何系统性地怀疑你自己》

>??作者:佚名(推测为公元前三世纪希腊怀疑学派最后传人)

书中第一条写道:“当你坚信某件事不可能发生,请立即列出至少五种让它成为可能的条件。”

第五十条写道:“不要怕答案动摇你的信仰,要怕你为了保住信仰而杀死问题。”

第一百条写道:“本书唯一禁忌,是把它当作真理来崇拜。”

老人捧书痛哭。他曾耗费半生研究亚里士多德逻辑体系,却始终不敢质疑其中矛盾。如今,他召集百余名青年,在帕拉蒂尼山上重建“悬置学院”,专授“不确定之学”。课程第一课便是让学生亲手烧毁课本,并在灰烬中寻找值得保留的句子。

“只有灰烬里的字,才是你真正相信的。”他说。

而在现代都市,那位程序员女孩的问题??“如果我们从小就被教导什么是真实,那谁来教我们识别虚假?”??已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识谎运动”。人们自发组织“认知解构小组”,分析广告、新闻、教材中的隐性操控话术;学校开设“反洗脑实验课”,训练学生识别情感绑架与权威压制;社交媒体兴起“质疑挑战”:每人每周必须公开反驳一条社会共识,无论成败,皆获积分。

一名高中生提出:“为什么我们必须热爱学习?也许我们该先问问,是什么让学习变得令人厌恶?”此言引发教育界大地震,最终促成全球课程改革,核心理念改为:“知识不是灌输的义务,而是自由探索的权利。”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欢迎这场变革。

朝廷旧势力残余秘密结社,名为“靖默会”,宗旨是“恢复秩序,肃清惑心之言”。他们在暗中刺杀传播异见者,焚毁新兴学坊,甚至研制药物,通过饮用水系统抑制大脑前额叶活跃度,使人丧失质疑能力。一名特工卧底三年,终于潜入“问题议会”总部,却发现那里没有守卫,没有机密文件,只有一间空厅,墙上刻满问题,中央摆着一面镜子,镜上写着:“如果你来这里是为了找到敌人,那你已经输了。”

他怔立良久,最终摘下伪装身份的徽章,将其投入厅角火盆。火焰燃起刹那,映出他童年被父亲逼迫背诵《忠训百条》的画面。他跪倒在地,第一次说出:“我不愿意。”

与此同时,烬在问渊岛迎来了新的访客。

不是来自未来,而是来自过去。

一名衣衫褴褛的老妇人乘独木舟而来,自称是当年玄武门政变中被灭门的太子府乳母,抱着尚在襁褓中的遗孤逃出生天。她一生隐姓埋名,只求保全血脉,直到昨夜梦见一道蓝火降临,告诉她:“血统不如思想纯粹,守护不如传承重要。”于是她带着一块玉佩,上面刻着半个印玺纹样,正是当年李氏皇族密令专用。

“我知道你们不是为了夺权。”她跪在烬面前,老泪纵横,“可我也曾以为忠诚就是一切……直到我看着亲生儿子因问我‘皇帝为何可以杀人不偿命’而被毒哑。”

烬扶起她,轻声道:“你带来的不是复国希望,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清,仇恨若不加审视,也会变成新的暴政。”

老妇点头,将玉佩投入海中。浪花吞没之际,玉佩在水中短暂发光,显现出一行小字:“**父债不必子偿,除非子愿继承其盲。**”

当晚,烬再次登上悬崖,面对无字碑。她取出一枚贝壳,用指尖在其表面刻下新问:

>“当反抗成为传统,我们是否也需要勇气去质疑‘反抗本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