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步步登阶 > 第520章 临时拉起来的班底(第1页)

第520章 临时拉起来的班底(第1页)

……

出门前。

我先是打电话给了张君,昨天的时候我因为盛宏建设建设反悔,心情不好,所以忽略了不少事情,现在想想,我能够共情张君的尴尬的。

盛宏建设是张君联系的公司。

结果盛宏建设反悔了,在这一点上张君本身就自责。

虽说王哲决定单开,自己拉一个工程队起来继续帮我施工,但这里面和之前是有区别的,区别是之前盛宏建设是张君找的。

等于说张君是我下一级的分包,将华春苑三个小区改造的工程分包给了盛宏建设,所以他抽。。。。。。

我将那封无名信反复摩挲,纸张边缘已被手指磨出毛边。地图上的山谷位于川西与藏北交界处,地势隐蔽,卫星图上常年被云层遮蔽。标注点旁画着一个极小的耳朵符号,和回音井入口的蚀刻如出一辙。这不是巧合,是延续的坐标。

第二天清晨,我联系了张晓雯。她在南方福利中心旧址临时搭建的心理援助站已运转两周,接收了三十多名主动前来倾诉的前实验关联者。电话接通时,背景传来孩子的哭声和低语录音设备的嗡鸣。

“你要去?”她声音疲惫但清醒,“我知道那个地方。二十年前,它叫‘育音谷’,名义上是偏远地区儿童语言康复基地,实际上是初代共述系统压力测试场。孩子们在那里被要求重复特定句子,直到情感反应归零。”

“为什么没人提过这个地方?”

“因为所有进出记录都被归类为‘教育扶贫项目’,连档案编号都伪装成普通基建工程。而且……”她顿了顿,“参与项目的教师和医生,后来大多患上了失语症,不是生理性的,是心理封锁到了极致??他们记得,却再也说不出口。”

我挂断电话,开始准备新一轮装备。这次没有E-7给的金属片指引,也没有林素琴暗中铺路。这一程,必须靠自己走完。

三天后,我抵达边境小镇。邮局的老管理员见到我出示的地图,眼神骤然凝固。他沉默地从柜台下取出一只木盒,递给我:“等你很久了。”

盒子里是一枚骨质耳坠,形状像蜗牛壳,内壁刻着一行微小文字:**听见即存在**。

“这是李岩母亲留下的。”老人说,“她说,如果有人拿着这张图来找她,就把这个交出去。她没回来,但她知道你会来。”

我心头一震。李岩??那个在少年管教所B区暴毙的男孩,他的记忆曾在共述系统中短暂复苏,只留下一句断续呢喃:“妈妈把我的声音埋进了雪里……”

原来她真的来过这里,带着儿子最后的执念,试图唤醒沉睡的山谷。

我雇了一名当地向导扎西,他不愿多问目的,只说:“那片谷地不干净,风里有哭声,牦牛都不敢靠近。”我们骑马穿越冻土带,在第五天黄昏抵达地图标记点。眼前是一片被群山环抱的U形谷,积雪覆盖下隐约可见混凝土基座残骸,像是倒塌的教学楼遗迹。中央立着一块倾斜的石碑,上面字迹已被风沙侵蚀大半,仅剩底部几个字清晰可辨:

>**育音计划?永久静默协议签署地**

扎西停下脚步,脸色发白。“不能进去,”他说,“每年冬至,这里会响起钟声,可从来没人敲钟。”

我没有回答,而是打开便携接收器,调至最低频段。仪器立刻捕捉到一段异常波动??不是语音,而是一种类似心跳与呼吸交织的节奏,每隔七秒重复一次,恰好对应七人共振的基本频率。

我循着信号源前行,在废墟深处发现一处塌陷的地窖入口。钢门半掩,锈蚀严重,门框上仍挂着一块褪色铭牌:【听觉适应训练室】。推开门的瞬间,一股陈年灰尘混合着霉变纸张的气息扑面而来。

室内布满老旧录音设备,磁带散落一地。墙上贴着数百张儿童照片,每张背后都写着编号与一句话评价:

>“样本07:语言表达能力正常,但拒绝描述梦境内容,建议加强诱导。”

>“样本19:夜间惊醒频率过高,需注射镇静剂并重置记忆锚点。”

>“样本33:声称能听见‘地下的说话声’,判定为幻觉倾向,转入深度干预组。”

我在角落找到一台尚能运作的老式播放机,插入一卷标有“终期评估”的磁带。机械转动声后,传出一个女孩稚嫩却冷静的声音:

>“老师问我,昨天梦里看到的东西是不是真的。我说是。她说,如果你坚持说是,那你以后就不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了。我说……那我能不能写下来?她说,写了也没人看得见。然后她收走了我的本子。”

>

>停顿良久,声音再次响起: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