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展览不用花哨,就做一件事:让人看见真实。”
李卫国豁然开朗。
三天后,四合院展区亮相。没有华丽展板,只有原木架子搭成的老屋轮廓,墙上挂着手写标语、旧搪瓷缸、补丁围裙,角落里甚至摆了个煤炉和铁锅。
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那块黑板,上面写着:
【我们不完美,但我们在一起】
底下是一排排名字??每一个参与过议事厅决策的居民签名。
参观者络绎不绝。有人驻足读那些泛黄的会议纪要,有人拿起电话模型体验“民情直通车”模拟呼叫,还有退休干部感慨:“这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
市政研室主任专门过来拍照:“这个展,有血有肉。”
当天晚上,市电视台新闻播出了专题报道,《四合院的烟火治理》登上热搜。
而何雨柱的名字,再次出现在一份重要文件上??《关于推广“基层火种工程”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文件明确提出:将以何雨柱同志实践为基础,在全市遴选百名“火种导师”,培养千名“火种学员”,构建覆盖城乡的基层治理人才网络。
风暴,又一次袭来。
这次,来自体制内部。
某日清晨,他刚打开意见箱,发现里面多了封匿名信,字迹歪斜:
【你以为你是为民请命?你不过是个跳梁小丑!群众自治就是无法无天!早晚有人收拾你!】
与此同时,区里传出风声:有人质疑“议事厅”干预行政职能,涉嫌架空居委会;还有人说他借媒体造势,搞个人崇拜。
更棘手的是,街道办新来的副主任周志远,毕业于政法大学,年仅三十五岁,背景深厚。此人作风强势,上任第一天就放出话:“规范化管理才是正道,不能靠几个老头老太太开会决定大事。”
果然,不到一周,他就以“程序合规”为由,叫停了议事厅两项决议:一是居民集资修路灯的拨款申请,二是为孤寡老人设立送餐服务的试点计划。
理由冠冕堂皇:“未经财政审批,不得擅自使用公共资金。”
全院哗然。
“这不是卡我们脖子吗?”贾东旭气得直拍桌子,“修个灯都要等半年批文?”
“他就是要杀鸡儆猴。”易中海冷笑,“新官上任三把火,烧的就是柱子。”
何雨柱却异常平静。
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来。
草根崛起,必然触动既得利益者的神经。有人不服,有人忌惮,有人想借机立威。
但他不怕。
因为他早已不是孤军奋战。
第二天,他做了三件事。
第一,将周志远叫停的两项议案重新提交,并附上详细的成本核算、居民签字率统计、以及法律顾问出具的合法性意见书,正式请求街道办书面答复“不予批准”的具体依据。
第二,组织一场“居民议事开放日”,邀请街道干部、媒体记者、专家学者现场观摩议事全过程。从议题提出、讨论、投票到公示,全程透明。
第三,悄悄联系李卫国:“你去摸底,看看其他社区有没有类似被卡住的民生项目。咱们联合起来,向上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