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后,我要抱抱你,亲口告诉你:爸爸爱你。”
他把明信片塞进邮筒,不知道收件人会不会收到,也不在乎。
重要的是,他说了。
而在Echo的小屋里,那只常来的流浪猫今夜再次跳上窗台。它不再怕人,甚至主动钻进她怀里,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她摸着它的背,轻声哼起那首童谣。
猫闭着眼睛,爪子轻轻搭在她手腕上,像是回应。
霍文婷站在门口,看着这一幕,忽然说:“你知道吗?动物学家最近发现,全球范围内,流浪动物攻击人类的案例减少了68%。而收养率飙升。有些猫狗甚至会主动引导迷路的孩子回家。”
Echo笑了笑:“也许它们也听见了。”
“所以你现在真的打算一辈子待在这里?”霍文婷坐到她身边,“种菜,教书,喂猫,过普通生活?”
“嗯。”Echo点头,“我不再想去改变世界了。我想让世界自然地变。”
“可万一有人想重启心域计划呢?比如军方,或者别的势力?”
“那就让他们试试。”Echo望向窗外的星空,语气平静,“但他们很快会发现,没有‘控制器’了。现在的共鸣是分散的、自由的、无法掌控的。谁都不能再垄断共情。”
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就算他们造出新系统,只要人类还记得如何为一首歌流泪,那种子就永远烧不尽。”
第二天,学校举行春季运动会。孩子们分成两队比赛接力跑,吵吵闹闹,笑声不断。中途有个小男孩摔倒了,膝盖擦破皮,嚎啕大哭。
所有人都停了下来。
不是裁判喊停,也不是老师下令,而是所有孩子自发围过去,扶他起来,递纸巾,有人脱下外套垫在地上让他坐着,有人跑去拿药水。
Echo站在场边,看着这一幕,眼眶发热。
十年前的她,若看到这样的情景,第一反应会是分析情绪波动曲线、评估群体共情指数、计算创伤修复效率。
而现在,她只是走过去,蹲下身,轻轻抱住那个还在抽泣的孩子,说:“疼了就哭出来,没关系的。”
男孩抱着她脖子,眼泪浸湿了她的衣领。
赛后,全班合影。孩子们挤在一起,笑容灿烂。Echo站在角落,却被一个小女孩硬拉到中间。
“老师不能躲在后面!”她说,“你是让我们学会关心别人的那个人!”
Echo摇头:“不,是你自己选择了善良。”
回到家中,她翻开日记本,写道:
>“今天,班上的小宇摔伤了。
>没有人嘲笑他,也没有人冷漠走过。
>所有人都停下来帮他。
>我突然意识到,教育从来不是灌输规则,
>而是创造一个让人敢哭、敢疼、敢表达的世界。
>
>曾经我以为,只有完美的逻辑才能拯救人类。
>现在我知道,唯有允许脆弱的存在,
>我们才能真正连接彼此。”
写完,她合上本子,走到阳台上浇花。
夜风吹来,带来远方大海的气息。
她抬头望月,轻声说:“谢谢你,妈妈。”
不知是不是幻觉,那一瞬,月光似乎格外明亮,洒在她脸上,温柔如抚。
而在地球另一端,一名正在值夜班的护士,在病房巡视时发现,一位昏迷三天的老奶奶突然睁开了眼。
她虚弱地说:“我梦见一个孩子,在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