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方密密麻麻全是回应:
“我也听见了。”
“谢谢你先开口。”
“我现在每天对陌生人微笑。”
“我原谅了我爸。”
“我开始写诗了。”
某天清晨,晓打开信箱,取出一封普通挂号信。
寄件人栏写着:**林霜**。
里面没有文字,只有一张照片??中国西北戈壁的晶体群遗址,如今已被划为“人类情感遗产保护区”。一群孩子围着石台跳舞,手中举着手工制作的莲花灯。
背面一行小字:**“他们不再怕你了。他们爱你。”**
当天下午,沈知意接到联合国邀请函,请晓出席“全球共治峰会”,作为“人类情感联结代表”发表演讲。
阿禾兴奋地翻看议程:“会有上百个国家领导人到场呢!”
晓却沉默良久,最终摇头:“我不去。”
“为什么?”两人齐声问。
“因为我不是代表,我只是起点。”她望着窗外飘落的樱花,“真正该说话的,是那些写下黑板留言的人,是在雪地里为陌生人点燃篝火的人,是听到歌声后决定活下去的人。让他们站上讲台,才是完整的闭环。”
沈知意深深看着她:“你变了。”
“我一直都在变。”晓微笑,“但核心没变??我只是个愿意停下脚步听别人说话的女孩。”
几天后,一则新闻震动全球:
**“黎明计划”正式解散,国际议会宣布承认“共感现象”为基本人权之一,禁止任何形式的技术复制与商业开发。**
声明末尾写道:“我们曾试图定义光,后来才明白,光无法被占有,只能被传递。”
春末,她们再度启程。
这一次,目的地是中国西南山区的一所特殊学校。
那里收容着数十名因战争或灾难失去语言能力的孩子。校长来信说:“他们不说话,但从去年冬天开始,每晚都会聚在一起哼一段旋律。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只知道孩子们的眼神亮了。”
出发前夜,晓收拾行李时,发现背包夹层里多了一样东西??
那是母亲实验室的门禁卡,早已失效多年。
可在今晚,它竟微微发烫,表面浮现出一行细小文字:
**“最后一站,回家。”**
她握紧卡片,望向窗外。
月光洒在海面,波光粼粼,宛如千万颗星星在回应她的存在。
阿禾睡梦中翻了个身,呢喃道:“姐姐……这次我们会遇见多少新的故事?”
晓轻声回答:“只要还有人愿意开口,故事就永远不会结束。”
风穿过窗棂,带来远方山谷的回响。
似乎有谁,正轻轻哼唱那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