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让老兵眼眶骤然红了。
第二天,李振邦执意要走。临行前,他在雪地上写下一行字:
>“我曾亲手关上一扇门,愿有人替我推开它。”
然后转身离去,背影苍老而坚定。
几天后,缅甸传来消息:声种学校遭遇袭击,教室被焚毁,墙上贴满的学生日记化为灰烬。但令人震惊的是,纵火者竟是两名曾被该校救助的女孩家属。他们声称:“这些孩子被教坏了,变得不服管教、顶撞长辈。”
舆论哗然。支持者称这是“思想自由的代价”,反对者则指责明川等人“煽动叛逆”、“破坏家庭伦理”。
阿萝看着新闻,手指微微发抖:“我们是不是走得太快了?”
“不是太快。”明川望着窗外盛开的忆璃花,“是有些人,宁愿孩子继续装睡。”
就在此时,一封匿名邮件悄然送达伊琳娜的服务器。附件是一段加密录音,来源显示为瑞士某私人疗养院。解码后的内容令人窒息:
>“……我知道你们在找我。我不是逃,是在等。等一个能听懂我声音的人。
>我是陈世昭,‘静默素’联合研发者之一。也是唯一幸存的决策组成员。
>二十五年前,我签署了终止令,关闭了所有公开实验。但他们改头换面,转入地下。
>如今,新一代‘静默素-γ’已在十几个国家秘密推广,伪装成抗抑郁药、青少年情绪调节剂……甚至疫苗佐剂。
>它们不会让人彻底失声,只会让你慢慢觉得??表达不重要。
>愤怒会被稀释成疲惫,悲伤被解释为矫情,质疑被视为偏执。
>最可怕的是,你会开始怀疑自己的感受是否真实。
>这就是他们的终极目标:不是消灭声音,是让你主动闭嘴。”
录音结束前,男人虚弱地笑了:“我快不行了。但我把一份完整配方藏在了……云南腾冲,火山温泉观测井第七层夹壁中。坐标已附。
请记住,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药,而是那种‘你要懂事’的文化。
它比任何化合物都更容易遗传。”
伊琳娜立刻将信息转达。三天后,明川与阿萝踏上前往腾冲的旅程。途中,他们在一座小镇短暂停留。当地小学正在举行“说真心话周”活动,孩子们轮流站上讲台分享秘密。
一个男孩怯生生地说:“我爸打我妈,每次我都装睡。昨天我终于喊了‘别打了’,我爸愣住了,然后……哭了。”
全班寂静片刻,随后掌声雷动。
阿萝握紧明川的手:“你看,改变一直都在发生。”
抵达腾冲后,他们潜入废弃的观测站。井道深处潮湿阴冷,苔藓覆盖着锈蚀的梯阶。第七层果然有一处隐蔽夹壁,里面藏着一个铅盒。打开后,是一支密封试管和一份手写笔记。
笔记最后一页写道:
>“我们总以为控制情绪是为了文明,其实恰恰相反。
>文明始于承认脆弱,始于一个人敢于说‘我不行’,另一个人愿意说‘我在’。
>若有一天人类再次选择沉默,请记得??
>曾有一个母亲,用一生埋下一朵花;
>曾有一个少年,因一句‘我不想笑’而醒来;
>曾有一群人,在黑暗里坚持点亮蓝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