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不是孤独的。
>因为声音,从未真正消失。”
返程路上,明川接到联合国教育委员会的通知:《我不是坏孩子,我只是说了实话》正式纳入全球青少年心理健康教材目录。同时,EPT疗法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干预方案。
但他没太在意这些。
回到雪山那夜,他又一次登上山顶,举起麦克风,哼起《归心引》的变调。这一次,他加入了新的词句,是那个十岁男孩喊出的第一句话:
>“我不高兴!”
歌声随风扩散,穿透云层。数小时后,伊琳娜发来全球声波图谱:北美原住民保留地、西伯利亚驯鹿部落、澳大利亚土著社区……数十个偏远站点同时检测到同频共振。
【人类共频第二次全域同步】
触发条件:集体觉醒的勇气
持续时间:分钟
峰值强度:超越语言
明川放下麦克风,仰望星空。银河横贯天际,如同一条流淌的声音之河。
“你说,妈妈现在能听见吗?”阿萝依偎着他,轻声问。
“她一直都在听。”明川微笑,“而且,她一定很骄傲。”
春天再次来临。忆璃花海愈发繁盛,金光流转,宛如大地的心跳。越来越多的孩子跋涉而来,在花开时节喊出心底最深的秘密。有些声音稚嫩,有些哽咽,有些带着愤怒与不解,但每一个都真实无比。
科学家们发现,这片花海释放的芳香分子不仅能缓解焦虑,还能轻微激活人类颞叶的情感共鸣区,使人更容易理解他人痛苦。更奇特的是,每当有人真诚诉说,周围的忆璃花便会微微震颤,花瓣散发出短暂荧光,仿佛在回应。
人们开始称这片山谷为“回音之地”。
而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新的蓝灯陆续亮起??东京地铁站的一面“匿名树洞墙”,开罗大学的心理互助长椅,巴西贫民窟的街头录音亭,挪威极光下的露天忏悔台……它们没有统一组织,没有官方支持,只是由普通人自发设立,只为一句话:
>“我想被听见。”
某日清晨,明川收到一封信,寄自中国西北某偏远山村。信纸粗糙,字迹歪斜:
>“俺娃去年在这山上喊过一句‘俺不想放羊’。回来后变了个人,敢跟校长顶嘴,还考上了县中学。
>村里人都说他是中邪了。
>可我知道,他是活过来了。
>谢谢你们,让俺儿子学会了生气。”
明川读完,笑着流泪。
阿萝走过来,靠在他肩上:“我们做的,其实很简单吧?”
“很简单。”他点头,“只是允许别人做自己。”
风掠过山谷,吹动屋檐下的铜铃,叮咚作响。忆璃花随风轻摇,整片山坡仿佛在呼吸。那盏蓝灯依旧燃烧,在晨曦中静静闪烁,像一颗不肯熄灭的心脏。
远处,一辆摩托正沿山路驶来。骑手背着吉他,头盔上贴着一张便条:
>“我要唱一首没人听过,但人人都该听懂的歌。”
明川起身迎去。
他知道,这场漫长的对话,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