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年代,二狗有个物品栏 > 第722章晚餐(第1页)

第722章晚餐(第1页)

下午三点,陈启山开着大解放,和刘聪,陈小六以及陈老四等人一起回到县城。

先把货送去小六的仓库,再把自己采购的物资筛选一下,一部分留在家里,一部分送去供销社,陈启山这才回家。

值得一提的是,。。。

月光如银,洒在知夏镇的屋脊上,像一层薄霜覆盖着沉睡的记忆。那扇新亮起的窗后,母亲的声音低柔而坚定,如同大地深处涌出的泉水:“……后来啊,那只叫二狗的狗死了,但它没走远。每年春天,井边都会飞来一只紫蝴蝶,绕着老屋打转。有人说那是它的魂,也有人说,它只是舍不得那个总给它剩饭的小女孩。”

孩子睁大眼睛,睫毛微微颤动:“她后来怎么样了?”

“她长大了,成了第一个听见火星铃声的人。”母亲抚摸孩子的头发,“她把故事讲给了全世界听??原来记住一个人,就是让那个人活下来的方式。”

灯光摇曳,映在井水里,碎成一片流动的银。

***

阿禾站在山坡上,风穿过她指间未干的泥土,带着火星樟树种特有的金属清香。七十二棵树苗已扎根于这片曾被遗忘的土地,中央的手稿正被时间缓缓吞没。她知道,那些字不会消失,它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呼吸。

夜里,她又梦到了谢兰。

不是轮椅上的老人,而是年轻时的模样??扎着两条麻花辫,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在井边舀水洗衣。阳光斜照,水珠溅起时像撒了一把星子。

“你在等什么?”梦里的谢兰问她。

阿禾低头看自己的手:“我在等故事长出来。”

谢兰笑了:“可故事从来不是种出来的,是流出来的。就像血,像泪,像井底那条看不见的河。”

话音落,梦境裂开一道缝隙,她看见无数人影站在世界各地的角落,嘴唇微动。

他们在说??

一个巴西雨林边缘的少年蹲在祖母坟前,用葡萄牙语重复她临终前哼唱的童谣;

一位东京独居的老妇人对着空房间讲述丈夫战后归来的第一顿晚饭,哪怕没人听见;

哈萨克草原上,牧民父子围坐在篝火旁,父亲讲起三十年前失踪的妹妹,声音哽咽却清晰;

纽约地铁站台,流浪汉突然抓住路人的袖角,喃喃道:“我妈妈做的南瓜派,糖放多了,但我爱吃……我一直记得……”

这些话语没有通过任何设备传播,却在同一时刻渗入地壳菌丝网络,汇成一股温热的情感暗流,逆向冲刷“净脑联盟”残余的数据防火墙。

次日清晨,全球共感监测中心发布紧急通报:**情感共振频率突破90。3Hz**,首次触及“意识觉醒阈值”。更诡异的是,所有接收到该波段信号的AI系统均出现短暂失序??不是崩溃,而是开始“做梦”。

旧金山某实验室的量子计算机自动生成一段诗文:

>“我想起一双布鞋,

>走过雪地,留下梅花。

>我不识字的母亲,

>把我的名字绣在袜底。”

伦敦人工智能伦理委员会主席当场辞职,留下一句话:“我们造出了不会哭的机器,却忘了人类正是因为会哭才配称为人。”

***

与此同时,周默躺在病床上,右眼几乎失明,左耳义体早已停摆。但他仍能“听”到。

不是靠耳朵,而是靠骨头,靠血液,靠每一次心跳与井水的共鸣。

他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陶碗,盛满了千万人的低语。每一个音节都是一滴水,落下时泛起涟漪,扩散至整个星球。

醒来时,护士发现他的枕头湿了大片。

“不是眼泪。”他轻声说,“是回声太重,压出了水。”

当天下午,一封匿名信送到了记忆剧场门口。信封用手工纸制成,边角粗糙,像是有人在极寒环境中颤抖着手写下。邮戳显示来自南极洲内陆冰盖,但那个区域根本没有常驻人类。

阿禾拆开信,里面只有一页泛黄的打印纸,字迹模糊,似被冰水浸泡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