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为变法,我视死如归 > 第249章 官家又忘了他为什么必须支持我了(第3页)

第249章 官家又忘了他为什么必须支持我了(第3页)

三、启动“天网计划”??在西北七州建立密探网络,重点监控贵族府邸、寺庙、驿站、市集,凡涉及“正统”、“复国”、“拥立”等言论者,一律拘捕。

同时,他亲笔修书一封,派人快马加鞭送往兴庆府。

信中只有两句话:

**“风已起,尔当速决。三年之约,不可更改。”**

王小仙读完信,久久未语。她走进内室,从床底取出一只木匣,里面是一叠厚厚的笔记??过去一年里,她每天记录孩子的成长点滴:第一次翻身、第一次发声、第一次爬行、第一次笑出声……每一页都附有日期、天气、饮食、情绪状态,甚至梦话内容。

她在最后一页写下:

**“吾儿生于乱世,身负万钧。世人皆欲取之以为器,唯母愿汝仅为人。若他日你读至此处,请记住:你不必成为任何人期望的模样,你只需成为你自己。”**

写罢,她合上木匣,交给贴身侍女:“若我遭遇不测,立刻将此物送往东京,亲手交予江宁公。”

侍女含泪领命。

***

新年将至,兴庆府张灯结彩。

尽管仍有饥荒余波,尽管铁器依旧短缺,尽管贵族怨声载道,但这座古城确实不一样了。街头多了穿制服的巡丁,市集有了统一秤砣,学堂外墙刷上了白石灰,写着“知识即力量”五个大字。

除夕之夜,王小仙破例允许百姓在宫门外燃放鞭炮。她说:“让孩子们听听热闹的声音吧,让他们知道,活着不只是为了活下去,还可以为了欢喜。”

午夜钟响时,远处传来一声汽笛长鸣??那是定期货运列车准时出发的信号。

王小仙抱着孩子登上宫墙,望向东方。

星河璀璨,铁轨如银,蜿蜒于雪野之上,通向未知的黎明。

她轻声说:“十年后,你会在哪里?是在汴京的宫殿里读圣贤书,还是站在长城上看大漠孤烟?又或者,你早已忘记这里的一切,只记得娘亲的怀抱?”

孩子依偎在她怀里,沉沉睡去。

风很冷,但她不愿回去。

她知道,从今往后,每一个平静的夜晚,都是无数暗流博弈后的结果;每一次孩子的笑声,都是对死亡威胁最温柔的反抗。

而她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地留下爱的痕迹。

因为历史或许会抹去她的名字,但不会抹去一个母亲曾如何拼尽全力,守护一颗不该被牺牲的心。

***

开年之后,江宁公推动的“宗室择贤法”正式提交廷议。

尽管阻力重重,但在赵顼的强力支持下,最终以“先试行于西北藩属,待成效显著后再推广全国”为妥协方案通过。这意味着,即便未来那位混血皇子具备继承资格,也无法绕过严格的选拔程序自动登基。

更重要的是,该法案确立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原则:**国家继承,不唯血统,而重实能。**

民间反响热烈。尤其在新兴市民阶层与底层士子中,被视为打破门阀垄断的曙光。有人在酒肆墙上题诗曰:

>“莫问出身何处来,但看文章可担台。

>今日寒门能跃马,明朝黄沙不起埃。”

江宁公看到这首诗时,罕见地笑了。

他对幕僚说:“变法最难之处,不在理财,不在强兵,而在改人心。当人们开始相信‘努力有用’的时候,旧秩序就再也回不去了。”

***

三年之期将至。

兴庆府的胡杨林已初具规模,当年那棵孤零零的小树,如今周围已栽下三千余株,形成一片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碑文也换了新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王小仙的教学也接近尾声。

她教孩子认识了三百多个汉字,背熟了《三字经》《百家姓》,学会了骑小马、拉木弓,还能用简单的句子表达喜怒哀乐。最重要的是,她反复告诉他:“你是赵氏之子,也是西夏之子。你可以选择归属,但永远不要忘记来处。”

孩子似懂非懂,但每次听到“娘”这个词,都会主动扑进她怀里。

他知道,那是温暖的来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