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小说

BL小说>朱元璋的官,狗都不当 > 第一百九十四章 关键章点(第2页)

第一百九十四章 关键章点(第2页)

“传令下去,”他声音沙哑,“追授阿禾为民察协理正职,秩比七品,特许独立巡查西南三道。另拨银五百两,用于扶持边地‘问政点’建设。”

建文帝点头:“朕准了。但你要答应我一件事??别再一个人扛着。”

陆明远苦笑:“我不是一个人。我只是走在前面的人。”

听证会当日,紫宸殿外人山人海。徐文昭亲至,身侧站着两名年迈亲属,皆衣衫朴素,面色惶然。陆明远步入时,全场肃然。他未坐高位,而是与被告同列席位,只胸前铜牌熠熠生辉。

案由重审开始。原判认定徐家族人强占屯田三百亩,驱逐农户十七户,证据为地方官府文书及地契。然此次提交的新材料包括:当年被逐农户联名证词、土地测量图、以及一份由退休工部匠人绘制的水利流向分析??证明所谓“荒地”实为灌溉良田,且属官田范畴,不得私占。

更关键的是,《民生录》中一段录音播放出来:一位老妇哽咽讲述,她丈夫因拒迁祖坟被毒打致残,儿子次年饿死,儿媳改嫁远方,留下三个孙儿靠乞讨为生。录音结束时,全场寂静无声。

徐文昭低头不语,手指紧攥扶手,关节发白。

陆明远起身陈词:“三年前此案查处仓促,程序确有瑕疵。部分证人未出庭,地籍核查未实地踏勘,且未给予申辩机会。此为监察院之过,我作为主官,负首要责任。”

众人哗然。

他继续道:“然错误不能成为掩盖真相的理由。屯田侵占属实,受害者苦难亦真。今日重审,非为翻案,而是为了让正义既快,又准,还能让人看得见。”

最终裁定:维持原判对土地归还的部分,责令徐家族赔偿二十年租金损失;同时免除原判中过重的连坐刑罚,释放一名仅知情未参与的旁支族人。另责成户部建立全国土地确权数据库,杜绝类似纠纷。

退庭时,徐文昭忽然驻足,回头看向陆明远:“你说你要还债……现在,我还你一句:制度若不能容错,便不是制度,是刑具。”

陆明远点头:“所以我正在改。”

三月中旬,春风拂面。京城各坊陆续挂起新式灯笼,上书“问政热线”四字,并附编号。百姓可通过驿站投递诉状,也可拨打设在巡城司的专线,请专人解答流程。更有大胆者,在茶馆开设“镜堂模拟庭”,让客人扮演原告、被告、监察员,辩论真假账目、假赈灾、冒名科考等案例。竟有书商将其整理成册,题曰《市井判例集》,热销一时。

而此时,阿禾已抵达大理。她在一座名叫“青石坪”的村落停下脚步。这里曾是空觉最后藏身之所,如今只剩半堵断墙和一口枯井。她在井底挖出一只陶罐,内藏一本残卷,记载着十年前一批军饷失踪案线索,牵涉到现任兵部侍郎周廷章。

阿禾没有立即上报。她先走访周边驿站,伪装采药女,记录守卫换岗时间、粮草调度频率。又混入马帮,随队北上昆明,在一处关卡发现异常:每日黄昏,一辆无标记马车驶入兵营,卸下麻袋若干,却不见登记入库。

她拍下暗号纹样,连夜赶回县城,通过加密鸽信传回监察院总部。

消息送达时,陆明远正在主持一场特殊会议??对象是十名曾被监察院查处、现已服刑完毕的官员。他们中有的贪污税银,有的伪造科举成绩,有的滥用职权打压异己。如今,陆明远邀请他们担任“制度纠错顾问”,参与修订《监察操作手册》。

“你们犯过错,所以最清楚漏洞在哪。”他说,“我不怕你们曾经堕落,只怕我们永远不懂为何有人会堕落。”

会上,一名former巡按御史直言:“你们现在查案太快,证据链太依赖文书。但我们早学会了造假文书。真正难防的,是那些看不见的默契??比如某个官员只需咳嗽两声,底下就知道该烧账本。”

众人讨论激烈。直到阿禾的情报抵达。

陆明远当场召集影察骨干,下令秘密调查周廷章。但他特意强调:“不动声色,不抓人,不搜府。我要你们像老鼠一样钻进他的日常,听他跟谁说话,看他在什么时候皱眉,记住他每次接信后的动作。”

七日后,影察回报:周廷章每隔五日便会收到一封来自漠北的飞鹰传书,内容以药材名为代号。其子常出入赌坊,欠下巨债,却被神秘人一次性还清。最关键的是,他在书房设有暗格,夜间常独自开启,焚烧纸屑。

陆明远冷笑:“终于钓到一条大鱼。”

但他仍未行动。他知道,周廷章背后必有更大网络。此人不过是浮出水面的诱饵。

于是,他做了一件极其冒险的事??故意泄露一份假情报,称“监察院即将彻查兵部历年军饷账目”,并安排人在酒楼当众议论。

三天后,周廷章果然慌了神。他深夜密会一人,藏身于城外废弃织造局。陆明远亲自带队埋伏,却不料对方早有察觉,双方在黑暗中短兵相接。混战中,一名影察为护同伴牺牲,临终前只说出两个字:“……江南……”

线索中断,但方向已明。

陆明远回到府中,彻夜未眠。他翻开《民生录》,找到其中一页:一名老兵控诉,其子参加靖难之战立功,却被冒名顶替者领取赏银,最终贫病而死。那冒名者,正是江南某世家子弟,而推荐人……正是周廷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