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大封开国功臣,鲁锦是直接按照职位等级册封的,方面军司令,集团军总兵一律封国公,这样的话,就是十一名国公。
但其实按照鲁锦原本的打算,他是准备给几个方面军司令封郡王的,不过鲁锦之前也跟朱亮祖说过,想封郡王可以,但是得把兵权交出来,什么时候他们不再带兵,回京城养老了,自己就什么时候给他们封郡王,因此这次他们五个司令也只封了国公。
不过即便如此,国公与国公之间还是有所不同,这从几人的封號中就能看出来。
比如五个方面军司令,廖永安封楚国公,朱亮祖是齐国公,杨璟是吴国公,俞廷玉是郑国公,常遇春是湘国公,这些封號即是各个方面军主要的作战区域,廖永安的第一方面军主要功劳就是打下江西、湖北、荆襄等地,这里都是以前楚国的地盘,因此封楚国公。
同时廖永安还是真正的巢湖元老,又是巢湖元老当中,最早表態全力支持鲁锦上位的,没有他的支持,鲁锦当初连巢湖水师都不一定能抓得住。
鲁锦当皇帝之前就自封楚王,现在又专门给廖永安封了个楚国公,便有认定其为第一功臣的意思。
再比如,杨璟的第三方面军主攻江浙,因此封吴国公;朱亮祖的第二方面军主攻淮北、山东、河北,故而封齐国公;俞廷玉的第四方面军主攻河南、陕西,因此封郑国公;常遇春的第五方面军主攻皖南、赣南、湖南,故而封湘国公。
而且这些封號都是春秋战国时的大国,即便在国公封號里,也属於比较高的那种。
相比之下,几个集团军总兵,繆大亨封了个鄂国公,主攻湖北荆襄和四川;廖永忠作为朱亮祖的副手,封了个鲁国公;俞通海北伐时主攻塞北的漠南地区,封了个代国公;华高主攻中原和陕西,封了个梁国公;冯胜主攻淮北、山东、河北,封了个卫国公。
这几个封號,就全是春秋时小一些的国家。
另外还有廖永坚,这傢伙当过第十集团军的总兵,但他的军事才能,在诸將里並不出眾,纯粹是资歷太老了,想压也压不住,而且他最早是水师將领出身。
现在大封开国功臣之后,廖氏三兄弟一门三国公,显得有点过於离谱了,但是他们的功劳都在那摆著,又是元从之臣,不封又不行,於是鲁锦就给廖永坚封了个瀛国公,这不是春秋时的国家名,算是个雅號吧。
同时鲁锦还准备將他调离陆军主力野战部队,廖永坚有大將军衔,又是水师將领出身,乾脆把他调到海军去,做海军总司令,以此打压拆分廖氏三兄弟在陆军中的权柄。
总共十一个集团军,他们三兄弟就掌握了四个,这太离谱了,打仗的时候没什么,和平时期必须限制一下。
正好海军那边也缺个能镇场子的大將,白广泰、桑世杰、繆友珍,这三个水师將领的资歷和功劳还是太浅了,做舰队司令可以,做海军军种司令就有点不够格。
而方国珍、陈友谅他们又不是鲁锦的自己人,自然也不可能让他们坐这个位置,放眼全军,还真就只有廖永坚最为合適。
最后还有刘福通,这个『第十一集团军的总兵,鲁锦也大方的给了个颖国公。
虽然他不是鲁锦的嫡系,但这人怎么说也是红巾首义,第一个起兵反元的人,且在鲁锦起事发育的初期,在北方死死挡住了元军的进攻,给鲁锦爭取了发展壮大的时间,哪怕这並不是他有意为之,鲁锦也承这个情。
还有最后的中原决战之时,刘福通也很识时务的选择了投降,虽然是被鲁锦包围之后被迫投降归附的,但归附就是归附,起码减少了士兵伤亡,为提前结束乱世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再说军中像刘福通这样不属於圣武军嫡系,而是其他势力归附的將领,还有许多,鲁锦需要给这些人立一个榜样,只要诚心归附,自己就不吝赏赐和重用。
就当是千金市马骨吧,也给刘福通封了个国公,因为其主要作战区域就在潁州一带,故而封颖国公。
除了这十一个司令、总兵之外,还有一些职位只做到中將军长一级,但资歷却无比深厚的將领,这次也在册封国公之列。
比如第一个投奔归附鲁锦的降將叶升,早先帮鲁锦活捉朱亮祖,之后又带过一段时间骑兵,还是鲁锦的骑术老师,枪棒老师,后来又跟著杨璟一起打江浙的东征战役,以及后来北伐时攻打辽东,功勋卓著,资歷深厚,特封为辽国公。
类似的还有骑兵將领郑用,鲁锦打左君弼之前投奔的,封庐国公;禁卫军的两大统领,鲁锦的心腹铁桿班底,朱寿封越国公,张温封舒国公;
还有几个军长级別的巢湖元老,赵庸、赵仲中两兄弟,一个芮国公,一个莒国公;张德胜,封魏国公。
以及鲁锦攻破庐州后,和杨璟同一批自带兵力前来投奔的徐用,封曹国公。
还有徐州芝麻李所部的毛贵,封宋国公。
在这些外部势力归附的將领当中,不能只有刘福通一个国公,不然这些將领容易抱团,给芝麻李势力的毛贵也封个国公,就能分化他们,方便鲁锦控制。
再说徐州芝麻李所部,在反元,抵抗元军这方面的功劳也不小,这个国公也是他们应得的。
最后还有水师的白广泰,封蘄国公。
虽然在圣武军中,三个水师团一直都只是担任辅助角色,但白广泰的水师一团功劳尤其突出,尤其是长江口的崇明沙一役,击败了方国珍的庞大水师,掩护了杨璟东征战役的侧翼,在后方空虚之时,有力的保卫了南京中央。
还间接造成了方国珍的暗中归附,以及缴获170余条海船,为圣武军海军的建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之后更是辅助第三方面军打完了山东战役,以及后来的北伐战役辽东部分,大明建立之后,从江南海运军粮供给辽东,也都是白广泰在做,没有功劳有苦劳,特封为蘄国公!
蘄是白广泰的老家,他籍贯是蘄春人。
最后还有文官封国公者,一共只有三人。
文相李善长,还是和原歷史一样,筹备粮餉有功,封韩国公。
武相冯国用,协助鲁锦管理军队有功,主要是扩军、练兵方面,为圣武军中后期的快速爆兵有突出贡献,封兴国公。
总参谋部包毓,执掌情报局细作有功,封信国公。
以上,活著受封国公者一共25人,其他就都是些侯爵,伯爵这样子,比如目前还是军长的徐达,因为资歷浅,职位也不是特別高,这次只封了一个九江侯。